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之前我在贵州荔波工作了二十多年,当时,荔波将生长于荒涧乱石的江梅作为旅游资源来打造,搞起了“梅花节”,还开起了“梅花国际研讨会”,对梅园区域内的梅花品种、变种做了调查,发现了望月梅、照水梅、绿萼梅等。“梅花节”着实让梅园红火了好几年,在旅游最淡的时节,吸引人们来看梅花。
荔波县“梅花节” 图片来源:荔波宣传
后来,“梅花节”慢慢就冷了下来,有人怀疑这“梅花节”的颓废是因为资源问题,毕竟江梅开花就那么半把个月,再说江梅花色较单一,花瓣简单,香味也有些清淡。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在梅园引种了一些腊梅,所谓“增加梅花的品种”。那么这腊梅究竟是梅花吗?
有朋友说,腊梅应该是梅花的一种吧?你看它们都是在冬天开花,花香和花型也差不多。也有朋友说,腊梅根本就不是梅花,它与梅花在颜色上、开花时间上、树型上、叶形上都不一样,只不过是名字中带了一个“梅”字,就像“老婆饼”里不会有老婆,“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一样。朋友反驳:啤酒不是酒?白马不是马?嘿,热闹。
腊梅 图片来源: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其实这腊梅还真不是梅花,顶多能叫腊梅花。这个问题在唐朝以前的文人墨客们也是搞不清,总是将梅与腊梅混为一谈。你看庾信《梅花》中的“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杜甫《江梅》中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温庭筠《途中有怀》中的“腊后寒梅发,谁人在故山。”似乎都没有扯清楚梅花与腊梅。直到宋朝以后,文人变“专家”了,黄庭坚《戏咏蜡梅》诗中有“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专门注释:“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看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不过后来总是重文轻理,科普不够罢了。
腊梅又名蜡梅,别名金梅、蜡花、香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落叶丛生灌木,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腊梅文化。从分类学上讲,腊梅与梅花相去甚远。腊梅是“樟目腊梅科腊梅属的落叶灌木”,而梅花是“蔷薇目蔷薇科杏属的落叶小乔木”。说什么目呀科呀属呀的,又把人搞懵了。简单地说:
花色不同:梅花的颜色多样,有紫红、深红、粉红、白色等多种。而腊梅主要为黄色,所以又被称为“黄梅”。另外,腊梅的花瓣似乎要肥厚一些,表面有一层蜡质,所以也叫“蜡梅”。
腊梅VS梅花
花期有差异:腊梅似乎比梅花要略早一些,通常会盛开在寒冬时节,也就是每年的12月到2月之间。而梅花的花期一般在每年的1月至2月之间。但在梅园栽培的腊梅似乎总是与梅花同时开,只不过花期要略长一些。
小枝的形状不同:梅花的小枝是圆柱形的,多扭曲。而腊梅的小枝是四方形的,比较直。
香味不同:梅花透着一种暗香,香味清新淡雅,而腊梅香味比较浓郁。那么问题来了,腊梅为什么这么香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腊梅VS梅花
当然,等到叶子放出来了,就更容易辨认了,腊梅的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至渐尖,长5-25厘米,宽2-8厘米,对生。而梅花的叶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尾尖,长4-8厘米,宽2.5-5厘米,互生。要是结了果,就更不一样了。梅果近球形,像杏子,表面平整,有细微毛,直径2-3厘米,成熟后可制成果脯食用。而腊梅果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长2-5厘米,直径1-2.5厘米,成熟后木质,不可食,可入药。
腊梅花具有解暑生津、顺气、止咳、解毒生肌之效,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等疾病。民间常用腊梅花煎水给婴儿饮服,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图片来源: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关于腊梅,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
腊梅原产我国中部,性喜阳光,但亦略耐荫,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为宜,贵州的山林和气候还是比较适合腊梅生长。
腊梅先花后叶
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图片来源: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腊梅含有芳樟醇、龙脑、桉叶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种芳香物,它提炼而成的高级香料,在国际市场上1000克相当于5000克黄金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