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广州“95后”核酸检测团队 手速是机器的3倍

中国新闻网
1624240500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在广州近期的疫情中,承担起超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日检测产能可达18万管。而在这么多个气膜舱中,。

据统计,从6月2日开始运作,截止到6月17日,2号舱累计检测核酸样本25万管,是全场唯一一个一天曾检测破3万管的舱,超过了“猎鹰号”原定的单日单舱最大的检测量。

这位就是2号舱的组长,佟锦媚,96年出生,另一位成员,张晓路98年出生,还有蒋知桦,99年出生。
这就是“猎鹰号”里的最强“95后”团队,凶猛的病毒面前,非常年轻的队员配置,但这帮年轻人甚至还有点“固执”,在满是高科技的实验室里,他们喜欢用人工来比拼机器。

让我们来看看机器的速度。再来看看,组长佟锦媚的手度。相同的时间内 ,机器完成了1管 ,而佟锦媚完成了3管。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检测员 张晓路:“个人觉得,一个是因为我们团队里面沈阳公司的小伙伴比较多,他们的能力速度是比较强的,第二个大家很团结,大家用心一处,大家都是说赶紧做,没有懈怠没有偷懒,所以说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正常的。”

佟锦媚就是来自沈阳,她介绍,机器的优势是稳定,持续时间长,但人手更加灵活,可以变通,加上练成了“单手拧管”的“高级手法”,以及和伙伴们更合理的分工合作,一天下来,他们能多完成3500份核酸检测,这对于大面积的普筛,意义重大。

如今,这个团队已经高强度运作了超过20天,22名成员,分两批,24小时不停工作。这一身防护服,一穿上就是12个小时,在疫情严峻的时候,他们经常为了工作,忘记吃饭忘记上洗手间。但这帮年轻人既来自全国各地,也在全国各地都发光发热过。

张晓路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检测员:“我经历了武汉的大筛查,然后又去了北京支援,3月份又去了广西支援一下,现在因为广州这边需要我们,我们就来这边支援了。”

佟锦媚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检测员:“其实来广州是非常匆忙的,是一个周末的早上,在家休息,7点钟起床发现我的领导告诉我,广州疫情有一些严重,也是需要一些专业人员去帮忙支援,我也是义无反顾吧,毕竟也是从事医疗的行业,救死扶伤冲锋在前就应该是我们的义务,然后我是7点钟得到通知,10点钟出发去了机场,然后下午就到了广州。”

团队里有不少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广州,大家忙碌了近一个月,但除了这座体育馆,广州到底是什么样,都没感受过。

佟锦媚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检测员:“我在这里已经待了20天,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吧,因为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其实很少出体育场,可能每天见到太阳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佟锦媚说,现在吃到的广州的饭菜,对她来说太淡了,但是等疫情结束,她最想尝试的,依然是去喝一次广州的早茶。

编辑

吴雷

责编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