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了人生哲理,讲不出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回馈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叫张勇,是瓮安县玉山镇中火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43岁,才一肩挑半年多,在全县的村党支部书记中,我还算是个新人。我也深知自己的情况,于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只为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乡邻期许。
职业的转变,改变不了建设家乡的初衷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中师学习期间,从父亲口中得知,由于年轻人们都不愿意到中火村这个穷乡僻壤的村小任教,村里小学严重缺少教师,孩子们读书很困难。1997年我一毕业,便放弃在贵定县城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村小代课教师。在每月只有90元微薄工资的情况下,在教育岗位一干就是八年。我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期间多次获得县、镇和教育系统表彰。2002年我与王荣先结婚,随着女儿的出生,微薄的收入开始难以维持生计。2005年,父亲突患重病,使我们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我万分不舍地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教师岗位,外出广东谋生。在外务工的几年里,我始终不舍家乡,每每看到外面的先进技术,都会想:“要是这个技术能带回中火村就好了”。
2010年,思乡心切的我放弃了自己通过五年奋斗换来的高薪岗位,带着一腔的热血和建设故乡的梦想回到了中火村。回到家乡后,我发现家乡由于缺少技术支持,村里传统的烤烟种植技术十分落后,低产低效,受益很低,乡亲们宁愿种苞谷都不愿去种烤烟。我决定自己先干,带头示范。在承包了30余亩土地,利用在外面学到的烤烟种植先进技术来发展烤烟,通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当年烤烟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余元,这在当时家庭年收入不足1万元的中火村,已经算是超高收入了。村民们羡慕不已,纷纷表明想参与种植。我给他们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第二年就带动烤烟种植大户10余户。期间,我主动当起了技术顾问,怎么除草,怎么掏箱起垄,怎么烘烤,手把手地教大家。大家都戏称我为“土专家”。2012年3月,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3年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也成为了村委会文书。2019年12月,由于群众的信任,在中火村“一肩挑”村主任选举中,我当选了中火村村委会主任,成为了中火村的第一任“一肩挑”支书主任。
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有遗憾却无悔
2017年11月,正值瓮安县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关键时期,全县派出了近百支驻村工作队,分赴各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了解决“三保障”这个硬任务和硬骨头,全县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改、危改”工作,全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题。这期间,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实行包片包户,网格化管理。
11月20号这天,我正在网格农户郑继碧家与施工队进行协调,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原来是孩子老师打来的电话。
“请问是张勇吗?您家张云豪在学校不小心摔伤,腿可能骨折了,伤势严重,请你马上来现场,估计要送大医院。”班主任何老师焦急地说。我听到这个消息竟傻傻地呆立了半天。要是往常,我会毫不犹豫地飞奔到学校,可当天恰好是“三改、危改”工程的最后清理阶段,不对接好,群众的住房可能会出现问题。
“呃……我,我今天有急事,我会马上找人来处理”,沉默了良久,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为了保证群众房屋的施工质量,只能委托朋友开车把爱人和孩子送往县人民医院,而自己留在了工地上。2018年7月,瓮安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脱贫攻坚工作验收,中火村“三改、危改”工程也全部顺利地通过了各级验收,我也因为在脱贫攻坚中的优秀表现被评为了脱贫攻坚县级先进个人,这算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但没能到医院陪伴儿子做手术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疫情来袭 齐心协力守护群众安全
2020年还未过春节,我便迎来了一肩挑支书主任以来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彻底打乱了我整个春节的计划,为了守护全村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村干部夜以继日地在村里摸排着外省返乡人士情况。
大年三十夜晚十点,看着下了几个小时的大雪,我心里实在放不下,邀着村委会副主任王雪飞一道,来到位于角旁组的蔬菜大棚基地,中火村蔬菜大棚基地是2019年在广州海珠区的帮扶下建立起来。现在想想,也正是我们的这次行动,使得蔬菜大棚基地经受住了暴风雪的考验。在零下2度的夜里,我们两人一个大棚一个大棚的除着雪,等到38个大棚除完雪,已经是凌晨2点。第二天一大早,我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电话,蔬菜大棚管理员说大棚快被大雪压垮了。想想都后怕,还好昨天去除了一次雪,保住了集体资产。
疫情发生的第十五天,很多群众家里已经出现了物资不足,加之县级班线的停运,群众要想上街采购物资极其困难。我们原本准备建一个微信群在群里统计群众所缺物资,但村里面的很多老人用的还是老年机,根本不会用微信。早上,我来到办公室,告诉大家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有效防止病毒的扩散与输入,准备在村里面组建一支疫情防控战斗车队,义务为群众采购生活物资。倡议一发出,村委会有车的几名干部迅速响应,加上几名自愿报名的党员群众,一支八辆车的车队就这样组成了。
说干就干,当天车队的队员便分散到村委会的各个村民组,开始统计群众生活必需品,经过一天努力,每个人都拿着两张写满的购物清单。第二天清晨,车队的几名队员坐在办公室里清理着昨天统计的群众所需物资。林林总总的清单,大家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将采购清单分清楚。看着桌子上的几张单子,我率先拿了一张特别的单子,为角旁组、木姜林组、烂田沟组的7户人购买1400斤煤。“这个煤是需要一铲一铲称的,犹书记身子薄,也不可能叫你们几个女生去吧,还是让我来。”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我赶紧解释道。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在疫情期间守护了整个村子的安宁。
贷款发展产业
2019年,中火村紧紧围绕产业“八要素”,着力找准特色产业,建强主导产业。抓住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县主导产业药用银杏种植产业发展,第一批就建成了330亩育苗基地。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我主动承担起了村委发展壮大村主导产业的重任。药用银杏产业具有诸多优势,但前期劳动力密集,人力成本很高,公司要按批次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拨付资金。但是群众干了活,是马上要工资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着60多名在地里辛勤劳作的群众,我心里也犯愁。虽然知道大家都相信我,一个多月来,也没有一个群众向我提工资的事情,可我知道,他们当中好多人还在等着这笔务工收入购买自家的春耕化肥和筹办年货呢。怎么办?看着一大群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村干部,群众对我的信任,实际上是对党的信任,群众有难题,作为一名党员,我自己不去担当还要靠谁去担当。于是我经过给妻子做工作,我们二人到银行私人贷款20余万元,结清了100余名工人的务工工资。
2020年,为巩固脱贫成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搞好村级产业上,我减少了家中烤烟的种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级产业的发展上。通过刚刚搭建好的蔬菜大棚,为玉山全镇育苗农作物3590亩,其中烤烟600亩,辣椒2790亩,头花蓼2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以辣椒为主的产业,第一批就建起300亩辣椒种植基地,330亩银杏种植基地及200亩头花蓼种植基地,加上原有种植的太子参与烤烟各400亩,全村形成了接近2000亩的产业发展布局。现在,蔬菜基地以辣椒为主的农产品收益已初见成效,2020年为全村提供解决就业6000人次,发放工资达60万元,蔬菜大棚基地还为36户困难群众进行了分红,每户1000至3000元不等。
看着中火村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幸福,我内心的信念愈发坚定:平凡的坚守,定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