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小麦收购进度已过七成 全产业链推动粮食减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8月1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624万吨,同比增加30万吨,收购进度已过七成。早籼稻正在集中上市,累计收购340万吨,同比增加28万吨。当前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35元左右,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全链条打造“无形良田”
粮食收购在加速推进的同时,各地也在探索优化粮食储存和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降低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率。数据显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跟随记者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看看粮食减损全链条上的新尝试↓
眼下,湖南汨罗的早稻收割已经结束,在罗江镇一家农业公司的烘干中心,卡车正将稻谷倒入斗仓,经过提升、分仓后,便正式进入烘干程序。一直以来,晒谷都是“双抢”时节种粮农户的烦恼事。因为抢收回来的稻谷只能在马路、空地上翻晒,不仅需要看天“吃饭”,还存在被人踩、被鸟吃等各种可能。现在,烘干后既能保证量不少,还能以最快的速度让稻谷进仓。
烘得好,还要储得好,在位于中储粮汨罗直属库,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稻谷排队等候,稻谷通过检测、过磅称重后,直接通过吸粮机被吸入仓库楼顶的传送带,运送到高高的粮仓里,中途不需要人工搬运,确保运输环节无损耗,不浪费一粒粮食。
粮仓内部,粮堆中布满了传感器,这些粮库管理的“千里眼”随时采集着粮食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及时分析和预警,为了更大程度“锁鲜”,粮仓的空气温度被严格控制在25℃左右。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形成北方地区以低温或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地区以控温和氮气储粮为主的储粮技术体系。通过先进的储粮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了98%,中央储备粮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一个储存周期的综合损耗降低至1%以内。
吃得好变吃得健康 适度加工提高出粮率
从带着外壳的稻谷和麦穗,到加工后的大米和小麦,当中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层层的加工导致粮食损失浪费严重。据估算,往年,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左右。而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粮食加工也依靠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实现节粮减损。
稻谷归仓后,要经历筛选、脱壳、打糠、多次抛光等多道环节,最终才能变成色泽晶亮的精米,加工精度越高,大米就越白、越亮,但是,其中的损耗也随之越来越大。如何在保证大米香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抛光次数,在北京的这家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的试验。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谷物研发中心主任助理 亓盛敏:随着大米加工的进行,首先黑色这个线,我们会发现评分值是先增高,但是在某一个点的时候达到一个峰值,继续加工的话它会有一个略微下降的趋势。同样的我们的香气在加工的过程中也是呈现了先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的一个过程。
2019年,新的《大米》国家标准实施,“新国标”中对大米“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了上限,对一级大米的加工精度由90%以上调整为80%~90%,突出了适度加工,更多地保留了大米原有的营养价值,使大米国家标准更能适应绿色发展理念。
新修订的小麦粉国家标准以加工精度和灰分含量作为分类指标,将小麦粉分为“精制粉”“标准粉”“普通粉”三个类别,从而引导适度加工,提高出粉率。
近年来,我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制定了“中国好粮油”系列行业标准,突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节粮减损。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从追求加工精度导致的过度加工向生产优质粮油产品的适度加工转变,大大提高了出粮率。
让每一粒粮食实现最大化利用
粮食加工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副产物。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通过技术革新,实行精细配比,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让每一粒粮食实现最大化利用。
张勇推介的这款小麦胚芽油1天的销量达到1000多瓶,受到很多好评。这款油提取物正是多年前被用作加工饲料的小麦胚芽。由于小麦胚芽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物质,极易氧化酸败变质,为了保证面粉的保质期,面粉厂在小麦加工过程中,都会将小麦胚芽与麸皮一起分离出来,然后基本被当作边角料处理给饲料生产企业。
某企业负责人张勇:1000斤小麦只能出1斤的小麦胚芽,所以它很珍贵。过去在没有加工工艺之前,就是做饲料。这个胚芽里面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但是没有充分地利用。
近年来,张勇公司通过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合作,掌握了活性酶钝化技术,可以使胚芽不易变质,容易储存加工。同时,经过不断地反复试验、改造设备,成功研究出小麦胚芽油低温压榨技术,并获得了国内首个《冷榨小麦胚芽油》的发明专利,当地众多的面粉加工企业为小麦胚芽油的生产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
某企业负责人 张勇:现在我们小麦胚芽油的提取率是6%,每天大概用到12吨胚芽,我们厂周边有五六家面粉厂在给我们供应这个胚芽。赶上销售旺季的时候,还需要从其他地区去调取这个胚芽。
目前,公司每年可生产小麦胚芽油60吨,脱脂胚芽粉2000吨,年产值3500万元。下一步,他们还将延伸小麦胚芽的产业链,将这些榨油后的小麦胚芽副产物实现最大化利用。
在山东滨州,这家企业的小麦麸皮高值化综合技术将小麦麸皮中的高品质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制作成了高纤维面粉和挂面,让原来做饲料的麦麸变成了宝贝。
某企业负责人王涛: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杜绝了加工过程中副产物的浪费。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粮油类副产物,很多已经通过绿色加工技术,提高了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让节约成为另一种方式的“增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任何时候,珍惜粮食这根弦都不能放松,粮食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就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节粮减损,要瞄准全链条综合施策、做好配套衔接,还应强化科技“硬支撑”,科技赋能,就能不断探索创新、开拓空间,为节粮减损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面向未来,业内人士建议,还应因地制宜、深挖潜力,持续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更多实效,让节约成为另一种方式的“增产”,只有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才能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