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高大雄伟的“张公遗爱碑”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71569124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前文对张锳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建的“十八先生祠”诸建筑,逐一罗列,唯独“生祠”没提。《兴义府志》记载:“享堂之右,为郡人建立知府张锳生祠”,额题:“学道爱人”,联云:“教养记深恩,青简丹书,两听实颂;馨香酬盛德,黄童白叟,各见良心。”所谓“生祠”,就是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前文未提原因,是张锳生祠和十八先生祠关系不大。其实张锳本人也有意识这个问题,故“命撤其栗主。改题额曰:亦爱吾庐。”为什么要改?“学道爱人”指君子用礼乐来关爱子民。“亦爱吾庐”则表示心意已领,这个房子作为茅舍,我张锳还是喜欢的。张锳还命人撤掉自己的牌位,同样也是认为生祠不妥。值得注意的是,兴义府试院分为东中西三个区,西区靠北,张锳为道光皇帝建有生祠,曰皇殿。这东区靠北是十八先生祠,祠中再搞个张锳自己的生祠,确有越俎之嫌。

生前不行,死后可以,但有规定,如“殁不及三十年”不得建。安龙百姓此前就有建张锳祠呼声,但最终修建时间是光绪三十年(1904),即张锳死后四十八年。由张锳学生宋杰(云南补用州判)、刘朝鼎(候选直隶州州判)捐银倡议,耗时三年在原址修成。祠堂坐南向北,由前殿、两厢及正殿组成一个四合院,祠前竖青石碑一通。碑身高大雄伟,方首,通高2.8米,宽1.55米,厚0.17米。碑两侧和上部雕刻云龙纹,栩栩如生。文字共计三千余字,颂扬张锳生平和重要事迹,宛如一篇历史巨著。

张锳遗爱碑

张锳,字右甫,又字春潭。乾隆五十八年(1793)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南皮县碧葭塘,3岁生母王氏去世,11岁生父张廷琛去世,故碑文记载“少孤贫苦”。嘉庆十八年(1813),张锳顺天府乡试中举,此后数次会试未中。道光六年(1826)以大挑一等入黔,前往安化县(铜仁思南)候补知县,被贵州巡抚嵩溥调云南买铜。道光八年(1828),张锳娶四川邛州直隶州知州朱绍恩之女朱碧筠为妻,此前张锳原配刘氏和继配蒋氏均已去世。道光九年(1829),代理清平(凯里)知县。道光十年(1830),代理威宁知州,长子张之㵲出生。道光十三年(1833),任贵筑(贵阳)知县。道光十四年(1834),次子张之清出生。道光十五年(1835),三子张之渊出生。道光十六年(1836),任黎平府古州(榕江)同知。道光十七年(1837),四子张之洞出生。道光十八年(1838),代理黎平知府。道光十九年(1839),代理遵义知府,同年回任古州同知。道光二十年(1840),代理安顺知府。道光二十一年(1841),代理兴义知府,4岁张之洞随父到安龙。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兴义府试院,因继母苏氏去世,年底离职丁忧。道光二十六年(1846),丁忧满回安龙实授知府。道光二十八年,修招堤半山亭。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十八先生祠,延请邹汉勋、朱逢甲到府编修《兴义府志》。咸丰二年(1852),张之洞中顺天府乡试解元,张锳作《植桂轩记》《他山楼记》庆贺。咸丰四年(1854),修招堤省耕亭,完成《兴义府志》。咸丰五年(1855),代理贵东道(镇远)道台。咸丰六年(1856),未能抵镇远,病死军中,终年63岁。

碑记首题“赠太仆寺卿,升任贵州候补道,署贵东道,原任兴义府知府,南皮张公遗爱祠碑记。”因此这个祠堂也称“张公遗爱祠”。比较费解的是朝廷赐张锳“太仆寺卿”头衔,太仆寺卿大概相当于是清代管车马的交通部长,张锳死后数年,其直隶同乡、时任贵州巡抚韩超将张锳事迹上奏朝廷,赐予这个头衔,但感觉与张锳事迹关系不大。宋杰在碑文中,将张锳在兴义府为官十三年的事迹,简短形容为:“一廉,二善听讼,三治盗,四义仓,五兴书院。”“廉”就是为官清正廉洁。“善听讼”就是积极受理诉讼,审查案件。“治盗”就是防治盗贼,打击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义仓”就是抓农业生产,防备饥荒。“兴书院”就是抓教育,强人才。

“张公遗爱碑”龙纹

碑文用极大篇幅,描述张锳平定遵义“杨凤倡乱”。咸丰四年(1854)八月,农民起义领袖杨凤自任“都督大元帅”,以“反清复明”和“安民免粮”为号,从桐梓九坝场发动起义,义军迅速壮大,攻城拔地,其部将连陷兴义府新城(兴仁)、普安等地,并进攻兴义府城安龙。时府兵大部被抽调遵义,城防空虚。碑文记载张锳,“公率士民守城,诫约家人备火具,誓以死殉”,又记:“北门最冲,公身当之”。按碑文,少年张之洞应该作为家族一员,也随父登城作战。描写张锳镇定自若,曰:“贼苦攻三昼夜,炮火及于公衣”,张锳“坐侧不为动”,巍然不动。不仅如此,张锳“自突围出城,召民团,三日内集数万人”,擒贼首“冉秉成、涂令恒,斩之 ”,府辖“诸县悉平”。次年(1855),张锳调“民兵三千人,渡花江,越境迎击于关索岭”。张锳剿贼有功,同年升署贵东道离开安龙,“督办贵州下游军务”,但“仅有新募兵五千人”,又在途中“龙里、贵定、平越(福泉)、瓮安”一带,同起义军苦战,时张锳“驻军山野,雨湿风厉,加以忧愤,遂不起”而亡,“春秋六十有四(按古代虚岁算),距去郡(安龙)方一年余耳”。

拓制“张公遗爱碑”

碑文作者宋杰,系安龙人,咸丰四年(1854)曾随张锳守城,同治年间以镇压咸同起义军功补用云南州判。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末期,曾邀其出山,被以八十一高龄婉拒。宋杰死后,张之洞挽联:“汉上感沧桑,闻诗重话趋庭时;黔州暗梁月,入梦应来死友魂”。宋杰之子宋绍锡以父故,得张之洞提携,补用湖北知县。此外,据《南笼续志》记载,宋杰修好张锳祠后,张之洞还专门从武昌邮寄一张父亲张锳的画像,给祠堂供奉。可惜这张画像已经失传,导致张锳的样子至今无从知晓。不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黔西南州博物馆要举办“燃糠自照,添灯加油-少年张之洞与安龙历史文化展”,展览中虽然没有张锳画像,但观众可以看看高大雄伟的“张公遗爱碑”拓片。

编辑

张僡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