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胡秉铎
00:00 / -用生命谱写的赞歌
——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胡秉铎
在“4·12”政变后,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但胡秉铎却利用在贵州同乡何应钦的部队担任要职,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从无畏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血雨腥风的严峻日子里,有一位年仅25岁的年青人却凛然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利用自己没有暴露中共党员身份,利用担任北伐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利用第一军军长何应钦是贵州同乡的便利条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就是来自贵州榕江县的中共早期共产党员胡秉锋。
1902年12月31日,胡秉铎出生在贵州榕江县。五岁那年,他就过继给当时的榕江首富、县参议会副参议长的叔父胡宗泽作儿子。从小就有了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他读书用功刻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赏识。在那时,他就树立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吾辈担当”的志向。
1920年,胡秉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阳“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五・四”运动爆发,他年轻的心灵上受到很大触动,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胡秉铎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此间,他成绩优异,思想激进,在同学和贵州青年中有很大影响。
1924年1月,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周逸群、李侠公等商定创办《贵州青年》刊物,以发动贵州青年起来进行革命。周逸群倾慕胡秉铎之才,邀请他前往上海共同创办。
不久,胡秉铎来到上海,从此,与邓中夏、周逸群、李侠公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贵州青年》创刊后,胡秉铎负责编辑工作,他常为组稿奔波,通宵达旦地审稿、编辑、校对,使每一期《贵州青年》不仅准时出版,而且质量较高,战斗性强。肖楚女看了《贵州青年》后,在《中国青年》第三十六期《新刊批评》栏内热情洋溢地说是“贵州人为了要求贵州前途光明而办的”。
可是贵州军阀对《贵州青年》却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在给《贵州青年》的一封信中,画了一支手枪进行威胁恐吓。胡秉铎、周逸群等没有被反动军阀的恫吓所吓倒,相反,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胡秉铎用“赤光”的笔名,先后在《贵州青年》第二、三、四期上发表了《残废的三个人》、《寂寥的夜》、《恶政府的势力》和《攻敌》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和诗歌,揭露军阀的种种罪行,号召贵州青年团结起来,勇敢地与军阀作斗争,推翻黑暗的社会。
虽然《贵州青年》先后只出了12期,但对于发动贵州青年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提高革命觉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24年8月,胡秉铎经邓中夏推荐,前往广州,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
这以后他经常受到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亲切教导,革命热情更加高涨,革命目的更加明
确,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胡秉铎经常给家人和家乡好友写信,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好友投身
革命。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多次动员父母变卖家中的房屋、田地和山林,救济穷苦人民。
1925年1月,苏联顾问鲍罗廷发起成立“青年军人社”,决定出版《青年军人》周刊,胡秉铎任该刊总编辑。2月1日,周恩来组织黄埔军校共产党人、共青团员、进步青年军人组成“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胡秉锋、徐向前、周逸群等被选为负责人。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由于积极宣传贯彻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会员在短短的3个月内就发展到2000余人。为了排斥、打击共产党人和进步力量,蒋介石指示他的亲信戴季陶组织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利用公开场合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现阶段无资产阶
级与无产阶级之分”等等。为此,胡秉铎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出面,撰写《国民革命与社会革命》一文有力地驳斥了“孙文主义学会”的谬论,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胡秉锋写的文章战斗性强,且以理服人,在黄埔军校中,他极有号召力。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合影,前排左四为胡秉铎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布总动员令,决定由黄埔学生军担任先锋队,开赴东江,讨伐陈炯明叛军。在东征中,胡秉铎在李富春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内务、宣传工作。他不辞劳苦,边行军、边向东江农民作鼓动宣传。在东江农民的大力支援下,东征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走了陈炯明,并恢复了被迫解散达两年之久的海陆丰农民协会。
1926年3月,发生了一件当时很有名的事件一一“大佛寺事件”,党史专家李林介绍道:
“当时,中共两广区委为进一步加强对外统战工作,把滇、桂军中的青年军人团结起
来,决定成立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西南革命同志会’,并在广州大佛寺召开成立大会。‘孙文主义学会’的头目知道后,扬言要‘血洗会场’,妄图破坏成立大会的召开。当会议进行当中,‘孙文主义学会’干将杨引之、王惠生跳出来叫喊:‘这个会
是共产党操纵的,不要听他们那一套’,‘坚决清除共产党’等。王还拔出手枪向大会主持人射击。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刻,胡秉铎夺下他的手枪,接着将‘孙文主义学会’的打手们逼出会场,使大会得以顺利进行。”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为篡夺革命果实,暗中策划军事行动,以排斥打击中共在军队中的力量。胡秉铎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指派与他单线联系的共产党员、第二十五师五十八团三营营长戴文速将情报亲口报告给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党代表肖劲光。肖劲光、戴岳根据胡秉铎提供的情报将部队开往湖北,从而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
胡秉铎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4·12”政变后,当他正在秘密召开党员大会时,因有人向何应钦告密而被逮捕。胡秉铎入狱后,何应钦慕其才华,又是同乡,软硬兼施,妄图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以收买利用。胡秉铎不为利诱,坚决拒绝。他在狱中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因事被警察厅下狱了,儿子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敌人无计可施,后由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于南京。胡秉铎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牺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了题为《胡秉铎之死》的纪念文章,指出:“烈士的死,促进了更多青年团员的觉醒,我们未死者誓为你报仇,负起创造新人类的责任。”
胡秉铎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后人前进。
作者:李林
原广播文艺制作中心供稿
编辑:罗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