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张龙敏:桑蚕织就幸福梦 骑上白马奔小康

动静原创动静原创
1661308200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贵州人,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从他们的故事里,你能读懂“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贵州人。

火热的八月,地里的桑叶长得正旺。夏季正好是桑蚕吐丝的时节,在织金县熊家场镇白马村的桑蚕养殖基地里,张龙敏正忙着组织务工工人采摘桑叶喂蚕。

白马村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熊家场镇,全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771户2401人。曾经的白马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产业单一,村民们靠种植洋芋苞谷养家糊口。如今,一栋栋靓丽的黔西北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之间,宽阔的通村公路连接全村。

白马村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在于选准了一个好的“领头雁”。2008年张龙敏成为白马村党支部书记之后,白马村以“生态宜居”作为全村发展目标,积极协调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余元,修建了5公里通村油路,实施了400多户特色民居改造,完成全村8个村民组通组连户路硬化13公里。

随着白马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张龙敏开始思考寻找什么产业能让村民们脱贫致富。村党支部组织村支“两委”成员、部分村民到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考察学习,最终选定了种桑养蚕这条路。成立了“村社合一”的合作社,创业伊始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张龙敏自筹资金94万元率先入股合作社,并积极组织党员群众以集体土地、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

同时,在2017年引进了贵州江凌兴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采取“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合作运营+农户参与”的经营模式,公司负责种桑养蚕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合作社负责组织筹措资金、流转土地;农户成了股民,负责种桑养蚕、基地务工,年底按股分红。

如今的白马村,桑叶种植达到3150余亩,推动“种养一体”,延伸蚕桑产业链,成功运营30余亩养蚕小区,建成并成功营运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的蚕丝被加工厂,打破了农产品只作为原材料销售的瓶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周边480余人就业。成立蚕丝被加工厂,创建“岺南白马”蚕丝被品牌。2021年蚕丝被加工量3800余斤,产值150万余元,纯收益80万余元,村集体年产值200万余元。

2014年以来,张龙敏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文朝荣式好支书”、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市县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市“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

脱贫攻坚期间,张龙敏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5亿元,切实解决贫困户住房、饮水、教育、医疗、就业等难题,通过发展生产脱贫65户260人,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21户111人,生态补偿脱贫3户12人,发展教育脱贫22户105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6户11人。

白马村以“支部书记+”为抓手,构建了“支部书记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联系十户长、十户长联系群众”的“5个联系”治理模式,建立了白马村“红十二条”和“黑名单”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自治功能,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治理格局,谱好自治“主题曲”、唱好德治“好声音”、演好法治“重头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联动、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通过组织群众自愿缴纳卫生费创新实施“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治理成效,带领白马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巾帼示范村”“毕节市卫生村寨”“县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去年从村支书岗位退休的张龙敏,作为白马村蚕桑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她依旧为合作社而奔走。她说:“我要把‘岺南白马’蚕丝被品牌做大做强,让白马村蚕桑业得到加速发展,带领厂里务工的40多名乡亲共同富裕”。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范洋

编辑

范洋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