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贵阳分会场
今天(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贵阳市文物局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贵阳分会场系列活动在达德学校旧址启动。
贵阳达德学校旧址
“只要点击一下这个高清显示的触摸屏,就可以轻松的逛遍甲秀楼、阳明祠、文昌阁等地方,详细了解它们的历史,这种‘探馆’的方式太方便了!”现场体验了一把在线探馆的便捷后,市民陈女士对贵阳数字博物馆可视化终端赞不绝口。
贵阳数字博物馆
贵阳数字博物馆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为核心,将贵阳市11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数字化存储展示,对24000余件可移动文物的鉴定信息、考古发掘信息、来源信息、流传经历、收藏单位等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分为精彩专题、文化地标、3D文物、特色非遗与影像贵阳五个板块,为市民近距离感受博物馆的力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市民观看展览
贵阳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周恒峰告诉记者:“我们在贵阳市内达德学校旧址等15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上线了15台贵阳数字博物馆可视化终端,为市民提供360度全景沉浸式的文物地标参观体验。目前贵阳数字博物馆可视化终端已累计1万余次的点击与观看,市民和游客对贵阳文化遗产资源和贵阳历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处处长周星(左一)为文创产品创作单位颁发证书
活动现场,贵阳分会场推出贵阳市数字博物馆展示推介、“喜迎二十大 回顾党代会”报纸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12家文创产品创作单位进行了表彰。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修文县王阳明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刘玉智藏报馆、可佳博物馆等12家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举办文创产品展示,贵阳市非遗中心还举行了2022年博物馆日赠书品读活动。
文创产品展示
“参观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方式,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看到物化的汇集与并置,也能感知到精神性的集聚。”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王勇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馆藏文物资源,实施“博物馆+”跨界融合,将博物馆全面打造为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贵阳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