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三解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85537820

苏轼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似乎真的可以慰藉所有的漂泊和寂寞。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传播学的典范案例

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满满都是故事,是个经典的传播学案例。

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并序)》: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友人王巩王定国因为苏轼“乌台诗案”之牵连,被远远贬至宾州(治所在今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当时属“岭南道”,“广南西路”。故而苏轼带有愧疚地问道“广南风土,应是不好”“试问岭南应不好”。但回答关切提问的并不是王巩,而是其“善应对”的“寓娘”,“歌儿”“柔奴”,答话是让苏轼感慨万分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于是,苏轼的这首词并序,至少有这样三重表达。一是对挚友王定国明明白白羡慕嫉妒恨,并以此揄扬其“寓娘”,并由其容颜不改赞叹其处变不惊,暗含对王定国君子之风的仰慕。二是词作本色即为“赠词”,受主即歌颂对象,故而苏轼大力赞扬歌颂王定国的歌女柔奴貌美、善歌、娴于辞令,清歌一曲,恰如“雪飞炎海”,甚至以梅花解语、色香俱佳来比拟柔奴。三是点出主旨“此心安处是吾乡”,随即戛然而止,很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风神奕奕。也便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与追问,歌女柔奴“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么王定国呢,当然也是的;那么苏轼自己呢,当然也是的;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呢?

故事、友情、柔情、才情、旷达的豪迈、细腻的婉约……都熔铸于一炉,苏轼此作影响很大,后世不断有人追述摹写,其中不乏陆游、范成大、方回、李俊民、元好问、王世贞、袁枚等等名家。

二、白居易的影子与底子

对于“此心安处”,苏轼早有所思。苏轼《浣溪沙·自适》词云:

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此心安处是菟裘。

卖剑买牛吾欲老,乞浆得酒更何求。愿为辞社宴春秋。

第二句里,苏轼用了“梦松”的典故。《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固(御史大夫丁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故事说丁固梦松,解“松”字为“十八公”,后来,十八年后,丁固果然贵为三公。《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有云,“明月夜,短松冈”,苏轼也是梦到过“故山”之松的,但他《浣溪沙·自适》又说“此心安处是菟裘”,意在归隐园田。据学者考证,此《浣溪沙·自适》,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早于《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作十二年。此时苏轼第一次任职杭州,或于获知自己即将赴任密州知州,成为地方大员之际写成本词,苏轼时年三十九岁。故而词里说“吾欲老”,且颇有“乞浆得酒”之欣喜与感恩。一边是“君恩重”,一边是田园梦;一边即将要主政一方,一边又念念萦怀归隐“菟裘”;苏轼这样的矛盾心态,也来自其偶像白居易。

白居易两用“菟裘”典故,《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诗有曰:“便合穷年住,何言竟日游。可怜终老地,此是我菟裘。”《池上作》诗有云:“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菟裘”典故出自《左传》。《左传·隐公十一年》载曰:“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晋代杜预注解说:“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故事是说,鲁隐公明确表示,非但不杀桓公,还要授之以政,让位给他。自己则要营建菟裘,归老于菟裘。后世文人则以“菟裘”之典故表示归隐田园。

苏轼受白居易影响很深,尤其是黄州贬谪及其后的人生际遇,苏轼往往自方白居易。对此,本专栏文章《苏轼为何自号“东坡居士”?》已进行了探析。依此,则苏轼“此心安处是菟裘”的说法,正合乎白居易“中隐”之道。

而白居易写“此心安处”,则更是一个长年萦怀的话题,涉及的诗歌至少有如下这样五篇。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诗曰: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白居易《种桃杏》诗云: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白居易《四十五》诗云:

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

白居易《江上对酒二首·其一》诗曰:

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

有慵将送老,无智可劳生。

忽忽忘机坐,伥伥任运行。

家乡安处是,那独在神京。

白居易《吾土》诗云: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

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

不用将金买庄宅,城东无主是春光。

这五首诗,这其中的五句警心之言,苏轼必定是在拿自己的人生坎坷反反复复揣摩不已。五首诗中苏轼最关切的,大约应该是白居易写于忠州期间于其“东坡”上“种桃杏”的那首,“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这样的诗句,自己也自号“东坡居士”了,苏轼焉能不心有戚戚!

三、“心安”不止是人生态度

“心安”还是“心忧”,甚至是个关乎天下士风、关乎举国政治的极端重要的大事,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颇类似当下“躺”和“卷”的争论。

“心忧”派的代表人物是范仲淹,他在《岳阳楼记》里提倡“古仁人之心”,是有针对性的,意在号召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要将“心忧天下”进行到底。

而被视为理学家的邵雍写有一首《心安吟》: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邵雍从身安于小室出发,写心安于纷繁,但显然仍有身处陋室、心怀天下的儒家气度,他所表达的是“君子固穷”,且“兼济天下”。因此,虽然邵雍歌咏的是“心安”,其底色还是胸怀天下、心忧天下的赤诚。

往上追溯,君子忧心,是个超久远的优良传统。

《诗经·小雅·小明》有曰:“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嗟尔君子,无恒安息。”这是说君子不可长久安然。《周易·乾卦》有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是强调君子应该日夜勤恳,居安思危,常怀远虑。孟子更是提出了君子“终身之忧”的说法,《孟子·离娄下》有云:“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在这样强大传统影响下,甚至苏轼的偶像白居易也在怀疑“心安”的合理、合情性。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三》诗曰: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

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诗写白居易阴雨天宅家十多天,天天喝酒、高卧、读书、弹琴、写诗,最终忽然悟了,却又不免怀疑人生——“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这是说,白居易认为,独来独往,只把日子过给自己的人,比如陶渊明,有的时候,可能这种单纯地追求“心安”,也很有过分之嫌了。

但是,苏轼是个天真烂漫的乐天派,他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他诗情绚烂的表达,是他人生豪迈的宣言,是他不羁灵魂的高歌。对于人生,苏轼有着非凡的直觉感悟,早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其《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便感叹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鸿爪雪泥”的少年深沉,经过中年“乌台诗案”的“核聚变”,在黄州之“东坡”披枝散叶,灿灿花开,终于凝结为独立不拘、婉转绮丽而又深情绵邈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