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跨区“跑农活儿”跑出上百万,这个村富民有妙招

动静原创
1701424980
动静原创

“太忙了!”清镇市犀牛村的村民曾提军告诉记者。这两天,他忙着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平整土地、播种……能从白天忙到晚上。“这里的地预约我们来耕作已经预约半个月了,10多亩地,主要是用来栽羊肚菌,三个小时的耕地费用有3000块。马上,账就到位!”

从清镇的犀牛村耕种到了贵阳市的观山湖区,如今,“跨区作业”对于曾提军而言已是常态,平均每个月会有五、六次。

“生意好,搞不完。现在跨区的人都多得很,安龙、金沙、遵义我们都去过了,我们还要用拖车拖收割机和拖拉机上高速。国家的政策好,过路费免费,每天基本上可以收割40来亩。”曾提军说。

钱好赚了,离不开机制带来的活力。去年4月,曾提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 “1+1”混合发展模式成立了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占股51%,曾提军和另外10个村民组建的合作社占股49%,所得利润按照股比分红,大家干事更有积极性了。

清镇市犀牛村村委委员蒋华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去年投了4万块钱在农机合作社的他,今年就可以回本。“去年分了17500元,今年营收已经突破了300万,今年估计分红应该有3万多块钱。”

一年来,曾提军的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耕地面积2800多亩,无人机植保、农作物收割3500余亩,实现经营性收入143万元,利润42万元。那么,到底什么是“1+1”混合发展模式呢?

清镇市卫城镇党委书记田萍

清镇市卫城镇党委书记田萍给记者介绍:“‘1+1’模式,第一个‘1’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第2个‘1’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其他经济形成,原来传统的模式是村里自己来做项目,失败概率高,不接地气,不接市场,无法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因为传统模式里,村干部不能在里面有分红等其他收入。现在的这种模式,村干部就可以入股,产生的经营性收入就可以按照股比来进行分红。村干部带头了,群众也会更加信任这个项目。”

如今在犀牛村,通过“1+1”混合发展模式成长壮大的还有粮油合作社。依托村里近1000亩的油葵、油菜种植基地开展生产加工,粮油合作社在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积极对接下,菜籽油的订单纷至沓来,不愁销路。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丹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丹指着正在装载上车的桶装菜籽油说,这车油是清镇的一家食堂单位的订单,他们预定了500斤菜籽油,我们两天时间就生产出来了,一个月订单在五万到八万斤不等。

2022年,犀牛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两万元。通过农机服务、粮油加工等项目,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49万元,全村登记在册的3763名股民实现分红20万元。

有了“1+1”混合发展模式的助力,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返乡创业,这两天,金林就带着资金和项目返乡,要在这里开发一个农文旅项目,“‘1+1’模式,一个村集体加一家公司来进行运作,让我们可以把北京、广州、贵阳的朋友、资源、投资人集中起来,一个地方的发展是离不开人的,大家计划来发展一个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相信可以达1+1>2的效果。”

目前,贵阳贵安共有50个试点村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 2023年上半年共计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700多万元,其中,新组建村集体混合所有制公司实现新增经营性收入403.5万元,平均带动增收约20万元,村民、村干部、经营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显著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而犀牛村也有了更大的目标——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亿元村”。

“我们正在扩大粮油加工厂的规模,可以达到1000多万的产值,农事服务中心达到3000万产值,再加上农文旅项目和肉鸡养殖场,用3到5年时间去实现这个梦想。”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丹说。

清镇融媒李齐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田佳佳 阮博文

编辑

周黔

责编

余跃

编排

陆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