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聂知府重修安龙招堤,加入了不少苏东坡“元素”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9815222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秋意正浓,与二三友人到安龙名胜招堤游玩,苍峰翠岳,天高水清。醒目的八字山门两侧,撰有一联:“忽惊华构依岩出,不断海风吹月来。”友人问,缘何是“海风”?招堤不是建在“塘”上吗?答曰,安龙把这种陂塘称为“海子”,况且康熙朝“安龙军区司令”招国遴最开始修堤的时候,这里就叫“海子”,故用“海风”并无不妥。其实这个回答不全。对联有款:“壬子秋,集苏陆”,即民国元年(1912)秋。上联“华构”,指建筑华美,出自苏东坡描写杭州西泠印社的建筑《柏堂》,云:“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下联出自陆游《泊公安县》,描写湖北公安县的江面夜景,云:“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集此两句,作者大概认为招堤景色与诗句的意境相符。

安龙招堤八字山门

1912年的安龙招堤

落款很清楚,作者系“聂树楷,(字)尊吾”,时任兴义府知府。聂树楷生于1864年10月,务川人,早孤家贫。少年游学贵阳,应府试,获第一。1894年乡试中举,次年进京会试,参与“公车上书”,失败后回乡。1898年夏,作为遵义地区“进步代表”,赴贵阳文昌阁发起“贵州(妇女)不缠足会”。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广西游勇滋扰贵州南盘江一带,兴义刘官礼(字统之)剿灭游勇有功,受贵州巡抚邓华熙嘉奖,准设靖边团营。刘氏招兵买马,急需人才,40岁不到的聂树楷,“应邀入兴义刘统之观察靖边大营,为戎幕”,尽管与兴义结缘似乎起于军事,但当时刘官礼办有笔山书院,作为军事幕僚的聂树楷,还填补姚华走后的空缺,在书院兼职。1905年笔山书院改新学后,聂树楷还曾经担任兴义县立高小堂长。此后又依托刘氏关系网,“运粮赈滇劳绩”,走上仕途,担任云南学务公所总务科长。

聂树楷八字山门题联石刻

学务公所是新玩意,废科举后才设立,取代原来的提督学政署,大致相当于省教育厅。最高长官自然也不再称提学使,各地叫法不一样,云南称为议长。时云南学务公所议长是与刘家渊源颇深的昆明陈荣昌。辛亥革命成功,兴义刘氏一跃而上贵州政治舞台。军事方面,以刘显潜为安义镇总兵,同时请聂树楷返黔,代理兴义府知府。换句话说,民国成立后,负责安龙军政的,分别是刘显潜与聂树楷。当年两位老兄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筹资对招堤进行重修。这就是为什么在最显眼的八字山门,我们看见的手迹。对联为聂知府题,门额“苕清霅绿”为刘司令题。

刘显潜题额石刻

《聱园诗词》记载了聂树楷初任兴义知府的一个故事。普安的驿站费用,每年需要二、三万两白银,都从民间征收,后来驿站改道废弃,但银子继续收,官府的说法,是钱转给教育部门使用。老百姓认为,原来驿站每年确实需要花几万,但现在搞教育每年才开销两千,剩下的钱都被官员们中饱私囊。“县民苦之,屡上诉请免”。聂树楷“到任,受民状,毅然免之”,即把普安“教育局长”免了。官员不服气,去省教育厅告状,说聂“破坏学务”,聂遂遭上级领导“严词诘责”。后“据理力争”,才算完结。普安县民感怀其德,“立石志感”。民国二年(1913),聂树楷因表现优异,还被贵州巡按使公署(相当于省政府)推举为全省六位廉能官吏之一。同年9月,安龙废兴义府,改为南笼县,聂树楷仍担任县长,直到1915年调任毕节知县。《聱园诗词》记载,聂树楷在安龙几年,“平反冤狱,结久积之案三百余件,民颂神君。”

回到招堤,进入山门后拾级而上,右拐有石栏杆,间开一石坊,坊柱镌刻对联:“虹垂古阳羡,鳌戴小蓬莱”,坊额呈少见的书卷形,额题“尺幅千里”。阳羡指宜兴,是苏东坡极力推崇“买田养老”之地,下联“鳌戴小蓬莱”,出自元末王逢《重游淀山》,形容上海青浦的淀山湖。石坊背面也有楹联:“髯苏欲乞鉴湖以老,醉翁始饮滁水而甘”,额题“故乡无此”。上联来源宋代张侃“坡老当年乞鉴湖”,写苏东坡想在绍兴鉴湖养老。下联来源欧阳修《丰乐亭记》,意思是欧阳修担任安徽滁州太守,喝了当地的泉水,才觉得甘甜。额题来源苏东坡描写杭州西湖望湖楼的诗句,“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石坊上的对联与横额均为聂树楷所题,大体感觉,聂知府可能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重修招堤过程中,加入了不少“偶像”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聂树楷“故乡无此”这个“故乡”,是哪里呢?因为落款不是务川,也不是遵义,而是“金溪聂树楷题”。难道聂家最早也是从江西迁来的贵州,祖籍系抚州府的金溪?

聂树楷石坊题联石刻(正面)

聂树楷石坊题联石刻(背面)

同样“金溪”的落款,还出现在聂树楷为招堤撰书的另一副对联,云:“补柳栽桃,仿西湖韵事;浮瓜沉李,续南皮胜游”。张锳是张之洞父亲,河北南皮人,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在位兴义知府长达13年。聂树楷将当年张锳改造招堤和苏东坡治理西湖进行了类比。“浮瓜沉李”,即消暑纳凉的好地方。这副对联于同年同月(壬子秋)镌刻在少年张之洞“半山亭记”石刻两侧,时间完全能够对上,说明就是聂树楷为重修招堤专门撰书的。

聂树楷为招堤撰书对联

聂树楷撰书对联镌刻在张之洞“半山亭记”石刻两侧

编辑

张僡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