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滇黔桂交界三江口,“新官”当理“旧账”碑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97547300
动静原创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贵州“鸡鸣三省”的地方不多,滇黔桂交界的唯一乡镇,是位于兴义市西南的三江口镇,面积约85平方公里。镇南面,是广西与贵州的界河南盘江,对岸是百色市西林县马蚌镇。镇东边,是云南与贵州的界河黄泥河,对岸是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黄泥河从正北面而来,与南来的南盘江汇合,再统一向东流,江口汇合处,便是三江口。其实从云南的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分别还有多依河与罗斯河汇入,只是两河的流量比较小。故严格意义来说,三江口其实有四条江在此汇合。

三江口镇是兴义最偏僻的乡镇之一。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队员罗松在安沙村大寨组东侧小道的一个垭口,发现一块埋藏在路边的石碑,清理出来后,成为全镇目前唯一的文保单位。石碑为青石质,整个碑面布满短线凿痕,人为破坏的痕迹非常明显。据老百姓说,是多年前一个精神失常的村民所为。尽管辩读困难,但还是留下一些信息。石碑立于“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即农历戊寅年腊月十一,换算成公历,为1819年1月6日。额题尽管残损,但能看出为“勒石碑记”四字。落款为“上江众姓人等”。哪里称“上江”呢?

三江口镇安沙村大寨组石碑,立于“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清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推动改土归流,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划定滇黔桂边界,能顺利做到这点,原因是鄂尔泰除了担任云贵总督,广西也归他管,相当于三省总督。因此三江口作为滇黔桂交界,其实雍正五年就定型了。南向而来的南盘江,在三江口与北向而来的黄泥河汇合后,转向东流,这东流的兴义段,时称红水江,由兴义下辖的捧鲊营统管。红水江根据上中下游,分别称上江、中江和下江。府志记载,捧鲊营“屯寨五十八”,其中“上红水江寨”最多,有30个,主要分布在捧鲊、鲁布革、三江口、洛万四个乡镇。“中红水江寨”最少,只有10个,主要分布于仓更和沧江两个乡镇。“下红水江寨”有18个,主要分布在泥凼镇。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兴义的南盘江镇(巴结)和安龙的万峰湖镇(岜皓),尽管也在红水江下游,但当时两地均属册亨州同,因此没有纳入红水江的屯寨统计。

府志记载“上江”的屯寨地名中,目前在三江口镇,找到两个留存关联的地名。一是“白云屯寨”,即今黄泥河东岸梅坪村白云组。《清实录》雍正五年“拨粤归黔”方案中,有“上江白云屯险峻异常,惟一径迂回,攀援而上”,“白云屯之上,拨弁员带兵扼险”等记载。二是安厦塘,即今南盘江北岸安沙村,像这种带“安”字的地名,多和彝族土司辖区有关。府志记载,“白云屯汛”和“安厦塘”两地,除“汛、塘”的军事功能,也是兴义县城往西南方向赴广西的重要驿站,这为搞明白这块碑提供了一些线索。

碑文正文开头,为“兵部为奏明事,车驾司案,呈准前任贵州巡抚”。车驾司系清代兵部下设机构,主要负责马政和驿传。“马政”即官府对马匹的牧养训练,“驿传”即邮政,就是保障官府文书的送达。碑文中能辨识的部分,出现“亦资孔站夫归普安州承办”,“兴义县津贴普安州站夫四千”等字样。站夫就是驿站的役夫。亦资孔是地名,位于普安州(治所盘县)西南部,是滇黔两省最重要的驿站之一,历史久远。大概意思,是关于补贴驿站费用的事情。为什么要立碑专门说这个事,应该与“驿传”制度有关。车驾司相对是一个独立的邮政系统,与地方政府互不相属。这种关系导致一方面造成地方无法对属地驿站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驿站离开地方支持,在聘请役夫、购买马匹、房舍维修等方面,经费上捉襟见肘,运营困难。因此一些驿站就交给地方代管,或采取地方经费补贴的方式。

石碑拓片

驿站的役夫,多是本地人,即“上江众姓人”。地方上相互敷衍塞责,导致役夫拿不到津贴。这种情况猜测出现在嘉庆十四年(1809)后,因为原属兴义府的普安州,升为直隶州,即由省直管,行政区划的变更,更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换句话说,就是都不愿意出钱。事情说大不大,但“站台”的官员级别很高。大到小依次为,“云贵总督伯”,嘉庆九年始任云贵总督的伯麟。“贵州抚部院景”,嘉庆十七年始任贵州巡抚的景敏。“布政使司齐”,嘉庆十五年始任贵州布政使的齐布森,“按察使司翁”,嘉庆十年始任贵州按察使的翁元圻。“贵西道伊”,嘉庆中期任贵州按察副使的伊小君。“兴义县(府)周”,嘉庆十六年复任兴义知府的周蔼联。“兴义县陈”,嘉庆十六年复任兴义知县的陈鹏。值得注意的是,石碑立于“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说,这些官员都是前任官员,大概意思是补贴驿站经费这个事情,前任官员们早有“合议”,是谈好的事情。尽管官员们已经离任,甚至过世,如景敏嘉庆十八年过世,但“上江众姓人”认为,“铁打”的驿站,“流水”的官员,“新官”当理“旧账”,承诺的津贴要给。

恫利春耕 1973年4月新华社记者摄

三江口因江水在此汇合得名,作为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在1999年12月命名的。三江口镇之前,这里叫恫利乡。发现这块石碑的地方是安沙村的大寨组,此前就叫恫利,因此老百姓今天还习惯称为恫利大寨。恫利是布依语音译,水田寨子的意思。这个名称历史应该也不长,大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有的,因为清代的府志和民国的县志中,均未见到。1973年4月,新华社记者照了一张恫利的春耕照片,尽管只是黑白照,但见梯田阡陌,勤牛奋耕,一幅乡间劳作的山水画,感觉恫利这个地名如果继续用,也是名副其实的。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