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带一路”,不确定世界中珍贵的确定性

长安街知事
1697585880

金秋十月,盛会启幕。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八方宾朋为深化合作而来,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而来,为推动共同发展而来。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人们的美好追求,但理想的阳光并未照进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从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到俄乌兵戎相见;从西方国家陷入通胀泥潭,到巴以冲突再酿血腥悲剧……“黑天鹅”“灰犀牛”不绝,地缘局势动荡不断,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身处其中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如何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如何实现更加平衡包容的发展……种种问题交织缠绕,摆在地球村所有成员面前。

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一书中,曾以“此起彼伏的大海”比喻人类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没有“中心”,世界秩序就是在各种力量的沟通和影响中产生。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有人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有人坚持“文明优越论”,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才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但现实是,基于这些理论所进行的实践,无不让全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

经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社会信息化让整个地球安危与共,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一棵树挡不住寒风”的现实,注定了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能迈上坦途正道;唯有深化交流互鉴,才能推动文明发展。这样的价值依归,构成了“中国方案”的基本思路,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核所在。

回想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个全球化的原始版本,见证了不同经济体系的独立并行与遥相呼应,成就了众多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汲取古丝绸之路的经验和智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着和平合作的基因,顺应着各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十年春华秋实,印尼迈入“高铁时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活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居地中海港口前列……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见证着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温暖人心的“心联通”。

和平与合作,是许多国家常说的发展关键词。但各国利益千差万别,如何在多元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样本,我们至少可以解码出以下原则:这种合作不是“教师爷式”的,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强加于人;这种合作不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谋求霸权和势力范围,不以文明和意识形态划线,而是专注于务实合作、联动发展;这种合作不搞“小集团”而是建设“大家庭”,为的是实现共同发展、普遍繁荣。说到底,这样的合作模式,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本身就是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所亟须的确定性。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已走过第一个十年。放眼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仍是发展浪潮中“贫困的黑暗”。同时,还有一些力量在抱残守缺,甚至大开历史倒车,给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带来巨大阻力。然而,数千年弦歌未绝,几万里人心相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收获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掌声充分说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中国方案,契合着当今世界对和平与发展的期待。只要大家出以公心、精诚合作,“一带一路”必然能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创造新的可能,为全球化的未来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今天,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弥合分歧、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期待高峰论坛上涌动的暖意共识,跨越山海、落地生根,书写更多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

编辑

代丹妮

责编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