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余的贵州札记》专栏将有新的玩法。贵州学者余未人自写自录,用文字和音频立体呈现她对文化的思考。她的笔触亦从贵州本土延伸至海外,描绘丰富而神奇的世界文化。

葡萄牙辛特拉王宫的惊世艺术品
00:00 / -过去,我对葡萄牙的了解,在于它和这世界上另外的一颗牙“西班牙”一样,是一个老牌的、没落的殖民帝国,葡萄牙还是欧洲最早建立殖民统治和持续最久长的国家,有近六百年的殖民史。葡国对澳门的殖民统治,直到1999年12月20日才结束。
2015年5月,我终于得以走进了这个国度,游览了童话般的辛特拉小镇。据说,辛特拉王宫的色彩曾经被岁月的尘埃湮没了上百年,以致当地人们都认为王宫虽然造型奇特别致,颜色却是不起眼的灰色。直到二十世纪末对王宫进行粉饰,恢复了城堡原来的黄、红、紫、灰……斑斓的色彩,今人才得以见到了它美丽的真颜。
辛特拉王宫有一连串不规则的色彩艳丽的建筑,看似无序的组合。对这些建筑,没法用一种分类来概括,这里的建筑本身就是古埃及的、欧洲的、阿拉伯的,各种建筑风格的大荟萃。在浪漫主义的设计师眼里,各种美妙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也为王宫的建筑增添了异彩。
在门窗前,树丛中,还有各种狰狞恐怖又可爱的鬼神雕塑。这与我们东方的建筑迥然不同,东方人是绝不会把鬼怪放大了塑在自家门窗外或是花园中的。不同的信仰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文化,让美浸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属于领跑者之一。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船抵达中国广州港,这是继马可·波罗后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欧洲人到达中国。中国的瓷器让葡萄牙人开了眼界,它既是高雅的艺术品,又进入了中国百姓千家万户的寻常生活。葡萄牙人大为震惊。此后中国瓷器大量流入里斯本。1602——1604年,荷兰人截获了两条葡萄牙帆船,船上货物被拍卖,精美的瓷器让欧洲人惊叹,欧洲人为中国瓷器着迷。直至今日,葡萄牙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见到古典风格的瓷砖彩绘图案,而王宫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更是各种彩绘瓷砖的运用。行走在辛特拉王宫,有时会产生错觉,仿佛是在中国的瓷器博物馆。
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世界各国的最高殿堂。主营中国瓷器的豪尔赫·威尔士说,中国瓷器对欧洲文化有着突破性影响,大家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稀有、神奇。“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叉子和刀子,用锡或银制作器具时,中国人已经使用瓷器这种相比之下会干净很多的器皿。所以当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瓷器时,觉得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当年,瓷砖都是手工制作,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艺术品或一件大艺术品的局部。有的瓷砖是单一几何图案铺满建筑外观,显出繁复之美;有的直接把整面墙的白瓷当做画布,画上历史或宗教故事,人物传神,表现力强。任凭风吹雨打,其色彩和光泽永不消退。
瓷砖的运用,涉及到曾经统治这里的摩尔人(阿拉伯人)的传统观念。摩尔人认为,在空间或平面上一定要用各种装饰或细节填满,留下空白是令人恐惧不能容忍的,称为“留白恐惧”。葡萄牙的早年的瓷砖艺术也承袭了这个传统。
对于建筑瓷砖,我们国人经历了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建筑美学洗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的一二十年间,白色的瓷砖这种原本用于公厕外墙贴面的玩意儿,一忽儿铺满了都市新建的楼宇,渐渐地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到乡镇乃至边远山村,都被“瓷砖化”了。直到这次亲眼见到了这些将辛特拉王宫装饰得美轮美奂的瓷砖,我对瓷砖的厌恶才渐渐退去。其实瓷砖作为一种建材,它可以建造出建筑史留名的皇宫,也可以建造一批公厕,关键是看设计师的艺术水准,看他把瓷砖怎么运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