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3月算起,彭继峰已经在大山深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六年多来,他始终把脱贫攻坚扛在肩上,把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放在心上,为老百姓全心全意解难题,带领老百姓谋求脱贫路,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演绎了一段久久为功的扶贫故事。
走访群众
说起驻村帮扶,彭继峰绝对算得上老资历。2014年3月,他被派驻到金兰镇清华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6年3月,转战定新乡庄子村。说起这一路走来的驻村历程,彭继峰深有感触。
“一是家庭的难题,照顾不了家里面,星期一来星期五或者星期六回去,二是老百姓,有很多老百姓他无法理解。”彭继峰告诉记者。
在没有脱贫之前,定新乡庄子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538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41%,为国家一类贫困村。而除了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少也是村里发展面临的难题。
群众要脱贫致富,必须要补齐短板。彭继峰积极帮助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5.11公里的通组路建设,硬化连户路36户6430㎡、院坝35户1070㎡,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为群众诊治和送药上门
作为黔西县卫健局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彭继峰还利用单位优势和资源,联系县卫健局、人民医院、阳光医院等21家单位及企业发放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帮助村里改善条件,开展义诊27次,诊治病人4000余人次。同时,他还常常自掏腰包,背起药箱上门免费给群众送医送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吃药难”等难题,
“遇到老人这些,哪里痛免费送医送药”,彭继峰说,“到目前为止,我送医送药总的是达到300多次,自掏腰包也是一万多元钱,从来不收老百姓的钱。”
靠山吃山,在驻村工作中,彭继峰始终不忘产业是脱贫的有效载体,用心在山字上做文章,帮助村里成功引资200多万元发展中药材、文旦柚、猕猴桃和养牛、养猪等脱贫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来源。
查看猕猴桃种植情况
村里张云凯一家因学致贫,家里有两个孩子读大学。在彭继峰的帮扶下,他成了村里的民生监督员,发展起了高粱、辣椒种植,还申请了特惠贷,发展能繁母牛2头,家庭收入达5万余元。说起彭继峰,他是万分感谢。
张云凯说:“彭书记在我们这近几年来,给我们带动了产业,发展了高粱、瓜、皂角、辣椒等等一切都是他来以后发展起来的,有哪样困难,找他随时可以,确实好,这个书记确实是个好书记。”
查看辣椒种植情况
六年零八个月2400多个日日夜夜,彭继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着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2019年,庄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18元,彭继峰本人也多次荣获市、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彭继峰这个同志是个好同志,为庄子村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做了很多好事,为我们村的发展也贡献他的应尽的职责。”定新乡庄子村支书宋明友说道。
在未来的驻村工作中,彭继峰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展村里的猕猴桃、文旦柚、中药材、养牛、养猪等产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黔西融媒记者:祁德超 刘雨昕
编辑:郭庆萍
编审: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