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在重要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贵州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贵州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轮驱动”的具体部署。当前全省上下正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初步思考,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建议要盯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加快“工业大突破”,加速新型工业化。
一是思想观念大突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基础设施投资为贵州的黄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发展不足仍是贵州最大的问题,加快发展仍是贵州最大的任务。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新局面,贵州的希望和潜力在于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化,工业化之路是不可能绕开的必经之路。目前我省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首当其冲。加快工业大突破,加速新型工业化,对于开启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是核心基础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之战。要把“工业大突破”作为开创新未来的先手棋、主动战,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二是产业集群大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壮大板块经济,向规模化、集群化要效益。经过不懈努力,贵州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培育了酒、烟、煤、电、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基本盘,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为有效补充的十大工业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要继续突出主导产业,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壮大板块经济,以规模经济出质量效益。
三是项目建设大突破。抓工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紧谋化、贮备、实施一大批实实在在的项目,紧盯项目,抓实项目建设。把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盯住相关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推动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为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积蓄新动能。
四是招商引资大突破。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主打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招大引强,推动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形成虹吸效应和倍增效应。强化专业招商,针对特定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敏锐捕捉市场信息,根据产业领域和区域精准实施分类招商。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守法规”,又要“破常规”,给客商创造宽松、便利、舒心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五是驱动方式大突破。没有人才和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大突破”,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汇聚人才新高地,打造人才新磁场,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一体推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六是园区利用大突破。过去十年,贵州建成了一批工业园区,为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要把这些资源盘活起来,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强化园区功能和作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工业集聚集约发展。坚决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七是融合发展大突破。持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探索产学研合作共赢新模式,拓展互联网条件下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依托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放大作用,创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提速新型工业化加速带动“四轮驱动”。
八是要素保障大突破。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发展。深入落实企业降税减负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对工业发展的撬动作用。同时,从土地、通信、物流等方面统筹发力,对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九是推进机制大突破。大突破就要有大创新、大合唱。建立健全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和考核制度、重大工业项目专项推进和领导包联制度、企业问题反映和协调解决制度。按需组建主导产业专班,定期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加强调度指挥和协调服务,构建推动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联动服务新格局。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确保工业发展落准落细、落实落地。
加快“工业大突破”,关键是干部的思想水平、能力素质和工作风要来一个大转变、大提升。面对新型工业化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按照谌贻琴书记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补齐能力知识短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抓好工业化、抓好新型工业化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苦干实干巧干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者简介:
胡吉宏,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