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过程中,杨胜群指出,通过学习教育,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他特别致敬了贵州籍优秀共产党员王若飞和邓恩铭等革命先烈,并讲述了邓恩铭的故事:
邓恩铭同志是贵州荔波县人,水族,16岁离开贵州到济南求学,投靠一位在济南的远亲长辈,这位长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他也很好,视为亲侄子,有这样的条件,邓恩铭上的又是济南最好的中学,他完全可以走读书做官的路,至少可以当一个高级职员,让家里衣食无忧。但他选择了革命,参加五四运动,与王尽美等在济南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参加一大,是13个代表之一。一大后回山东做党的工作,组织工人运动。由于经常深入纱厂、煤矿,染上肺病,长期抱病从事革命活动。直到牺牲,他三次坐监狱。第一次是1925年3月被山东军阀政府逮捕,逃脱了,半年多后,又被捕了,多次受刑,肺病加重,吐血,被组织上和社会人士营救出来。这个时候,他贵州家里人还以为他谋得了一官半职,写信给他要求给家里寄钱,他给家里回信又不好明说,只是表明他不是不顾家,而实在是无力顾家,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在济南的长辈对他讲“你都病成这样子了,以后不要再搞什么政治活动了,养病保命”。但邓恩铭病还未好,又偷偷离开这个长辈家到了济南,后到青岛担任党市委书记。
1927年12月,到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他在山东区委书记任上第三次被捕,这次抓他的是国民党反动当局。关了一年多,身份没暴露,他组织了两次越狱,第一次失败了,1929年7月,他又组织越狱,有一部分同志和难友成功逃出,而他因为肺病已经很厉害,身体很虚弱,跑不动,同志们和难友要背着他或抬着他走,但他怕连累他们,拒绝了,这样又被军警抓回监狱,后身份暴露,1931年4月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1岁。
他一生贫病,三次坐牢,始终没有改变理想信念,最后审讯他的是国共合作时的一个国民党同事,这个国民党同事劝他离开共产党去国民党里做事,他一口拒绝,这个同事问他“不怕死吗”,他说:“死,有何可惧”。临刑前,他写了一首《诀别》诗:“卅一年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杨胜群说:“‘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杨胜群表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