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生物学家顾光中

动静原创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42989420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生物学家顾光中

顾光中,贵州贵阳人,1908年生于贵阳一教师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幼年接受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新式初等教育。1922年,顾光中考入贵州省立第二中学(即南明中学),在读期间,学习勤奋且记忆力极好,成绩名列前茅。1925年,顾光中从省立二中毕业。1926年,顾光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次年,其父病故,家道中落,因家境清寒几近辍学。幸赖生物系主任陆惟一教授,“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同情他的遭遇,留他在系里半工半读,得以完成学业”。

顾光中大学毕业时,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正由其恩师陆惟一充任,陆遂将顾光中安排在动物研究所里任助理研究员,专门从事海产鱼类学研究。入职后顾光中兢兢业业,辛勤工作。从此至1937年研究院南迁的7年中,是顾光中潜心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时期。他除了认真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外,还十分注意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进行研究。他常常到山东青岛胶州湾、烟台、福建厦门等地水域进行实地考察,常与渔民出海捕捞,采集大量标本和记录有关资料,再带回北平研究院进行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写成论文或著作。一些论文在当时即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他逐渐成为国内有名的研究专家。

在北平工作期间,顾光中出于对中国社会的关心,对国民政府当局昏昧反动行径的反感,对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同情,曾鼓励弟弟顾建中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对那些在北平积极参加运动的同乡故旧给予热情关怀,体现了旧时代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襟怀。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陷入日寇之手,北平研究院为避战火辗转南迁,研究工作已不可能再进行。顾光中在战乱中回到故乡贵阳。是年9月至1938年7月,顾光中经介绍在湄潭县中学任生物教员,旋又往黔西县中学任教。1938年8月,顾光中在黔西县中学得到北平研究院南迁云南昆明复院并恢复工作的消息,十分兴奋,意欲前往。恰逢此时,该院研究所寄来新聘书,要求他立即返所开展工作。顾光中告别黔西县中学师生,马不停蹄赶到昆明。该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仍为陆惟一,顾光中放下行装,立即与陆惟一、张玺研究员等一起研究如何在稻田里养鱼。为了开展研究实验,顾光中深入昆明近郊田间溪流,查看鱼类在稻田间的生长、繁殖,研究出稻田养鱼的基本规律。他与陆惟一、张玺一起取得了稻田养鱼的成功经验。不久陆惟一病故,抗战局势紧张,沿海大部分地区沦陷。又加之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北平研究院经费亦很困难,研究所的工作很快就无法维持,陷于停顿状态。顾光中为生计,应内迁昆明的中法大学之聘,于1941年到该校任生物系副教授。进入中法大学之后,顾光中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他学识精湛,上课时广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师尊敬和爱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顾光中随校迁返北平,晋升为教授,继续从事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1947年8月,国立贵州大学教务长丁道衡约请顾光中到国立贵州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出于对乡梓的感情,顾光中欣然接受了邀请,辗转回到贵阳,任国立贵州大学生物系教授。

贵州解放后,顾光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1950年3月,顾光中调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教务长兼校管主任。1953年9月顾光中奉调到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任副院长兼生物系教授。他到师院后,深入到分管处系,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顾光中关心教职工生活,受到教职工广泛好评。教学上,他总是积极认真备课,教材一年一改写,力求把最新的国内外生物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讲稿绝不“炒冷饭”。顾光中讲课总能深入浅出,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解得逸趣横生,引人入胜,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爱戴。他为贵州的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顾光中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顾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当选为一、二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二至四届中央委员、民盟贵州省委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主任委员,民盟参议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还在省科协等单位兼有职务。

“文化大革命”中,顾光中受到冲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2年,顾光中全身瘫痪,卧床不起,直到1999年在病中辞世。

顾光中青年时代就显示出过人才华。他加入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后,知人善任的陆惟一所长安排他专于原索类动物和鱼类动物研究。在很短时间里,顾光中不负陆惟一期望,科研成果频出,最突出的是他与张玺等研究发现的文昌鱼的新变种。

对我国沿海渔民来说,对“文昌鱼”并不陌生。实际上,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在潮州发现了文昌鱼,据记载应在公元824年以前,比欧洲早了960年。只是中国人的这一发现没有被鉴定描述、定名、发表,因而未被世界公认。据民间所传,这种小鱼只在“文昌帝君”诞辰前后才会出现,它是“文昌帝君”赏赐给渔民的礼物,故而被称为“文昌鱼”。在我国闽南一带,文昌鱼又被称为无头鱼、鄂虫鱼、米鱼、折担鱼等。鱼类学上说,文昌鱼(Amphioxus)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由于其具备原始脊椎动物的基本构造,因而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英国卓越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曾指出,文昌鱼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使人们看见了5亿年前脊椎动物始祖的模样,提供了指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文昌鱼,对于了解动物界系统进化的过程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文昌鱼还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70%,脂肪含量低,仅占2%~3%甚至更低。其体内含大量无机盐,特别富含碘,历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对文昌鱼资源进行保护、增殖和适当开发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1936年前后,顾光中与张玺等人在青岛胶州湾进行动物调查时,发现在胶州湾内外海大量分布着文昌鱼。经他们反复比较研究后认为:青岛文昌鱼是白氏文昌鱼的一种新变种,定名为Branchiotoma.bclcheri.wartsingtaoene。这个研究成果很快形成报告,发表后引起生物界广泛的关注。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在鱼类学、生物学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人在世界生物学界的骄做(后来在顾光中等人的研究基础上,1958年山东大学周才武教授经比较研究后,将青岛文昌鱼变种提升为亚种,称为白氏文昌鱼亚种)。

在此前后,顾光中发表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对文昌鱼的研究。十分值得注意的是,顾光中在青岛、烟台、厦门等地海滨调查研究所撰成的《烟台鱼类志》一书,发表时用英文撰写,中文作序,当此书由北平研究院出版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不久即在日本译成日文发行。顾光中其他著作尚有《山东半岛半索类和头索类研究》《福建文昌鱼研究》《胶州湾两种肠鳃类》等等,都由北平研究院出版。

顾光中从事生物研究,特别是“文昌鱼”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贡献是中国人民、特别是贵州人民不会忘记的。

参考文献:

1、张星槎、龙之鸿:《记生物学家顾光中》,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1988年。

2、张建军等:《生物学家顾光中》,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1995年。

3、唐承德:《贵州近现代人物》,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贵阳市会员联络处编,1997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编辑

王青

责编

刘志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