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摄
昨天上午(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研究员领衔的“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成果主要获奖人为胡瑞忠、毛景文、苏文超、王岳军和袁顺达,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位于贵阳市)、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在国家973项目等的支持下,基于国内外学者以往的研究积累,胡瑞忠带领团队对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开展了十余年的深入研究,揭示华南西部低温与东部高温成矿省的成矿时代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指纹,证实两个成矿省是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整体,并共同先后受控于印支期陆内造山和燕山期软流圈上涌,确定成矿后华南自西向东剥蚀程度的增强决定了目前近地表矿西部低温、东部高温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块体作用驱动、陆壳供给矿源、高低温矿并重、成矿面状展布”为核心而明显区别于板块边缘成矿体系的陆内成矿新理论。
这一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和广泛引用,拓展了矿床学的理论和找矿应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