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徐徐展开,贵州这幅画卷呈现出过往底色的积淀。从1919年至1949年,那些在那个年代朝着思想的光芒、追着理想的脚步前行的贵州人,那些在那个年代以至今天依然是先知先觉的智者对贵州的关心,与贵州人交往的故事,无疑是贵州画卷上厚重的底色。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现代名人与贵州》一书中的篇目,讲述那样的一些故人,讲述那样的一些旧事,追寻过往,励志当下。
先艾学诗宜致力
——梁启超诗扇赠蹇先艾
蹇先艾长于说部,工于格律,这是熟悉这位老作家的人都知道的。其实,蹇先艾还是中国新诗初创时期的诗人。他的新诗,以“真挚深厚的感情”“美丽的文字”,和谐的内在节律,博得了当时读者的赞许。就是梁启超,也关注过蹇先艾的诗作,亲笔题写诗扇勉励诗人。
一九二三年,蹇先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就已开始发表新诗。到了一九二六年,蹇先艾参加闻一多、徐志摩组织的,以《晨报・诗镌》为阵地的青年诗人团体时,他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诗人了。可以说,蹇先艾步入文坛,是以诗歌铺路的。他的诗作不多,却质量很高,这些诗作以散淡的意象,几乎无色的修饰和寄情山水,营造了清幽的意境,传达了淡淡的哀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蹇先艾结识了诸多国内一流的诗人,如徐志摩、闻一多、朱自清、朱湘、饶孟侃、刘梦苇、朱大枏等,特别是大学者大诗人梁启超。蹇先艾回忆那时的情景说:“我认识的老诗人和青年诗人越来越多,我对写诗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这期间,蹇先艾作新诗四十多首,二十年代编成《孤独者之歌》一书,后来书稿在转流离中丢失,未能使其诗歌集结出版。这些诗在结集之前,都曾发表在北京《晨报・诗镌》等报刊上,早在文坛和坊间产生了影响。
我是一个流浪海角天涯的人,
人间的快乐与悲哀我已遍尝;
一叶的漂泊,更向何处觅取归宿,
回顾都是浩渺无边的大海汪洋。
我已不知前途有无明光,
这一向都无端地涕泣与凄惶;
灯影下,听雨声多少超越悲壮,
使夏夜,沉郁的夏夜也这般漫长!
——《流浪》
这纱窗外低荡着初晓的温柔,
霞光仿佛金波掀动,风清歌喉,
林鸟也惊醒了伊们的青霄梦,
歌音袅袅啭落槐花深院中。
——《春晓》
这凄凄的野草,这回环的山径,这明月辉里摩荡着树影森森。
——《百年后》
我微微战栗一一听嘶嘶的水声凄动,流过了长阶,流过了花阴。
——《雨夕》
江心摇荡着雪花万点,月明辉泻落在一叶空船。
——《江上》
清幽淡远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字,受到朱自清、王统照、郑振锋、叶圣陶等著名文学家的重视和好评。当时蛰居北平的梁启超对蹇先艾的新诗也很关心,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于中国近代政界和思想界的大人物,在蹇先艾拜谒他时,居然乐意见面,并鼓励青年诗人写好新诗。梁启超还赠送蹇先艾一柄折扇,上有他亲笔录写的宋代词人周邦彦的《瑞鹤仙》词。词后边梁启超还特別加了一句鼓励蹇先艾的话:“先艾学诗宜致力。”接过诗扇,蹇先艾很感动,他深谙梁启超赠诗扇的用意,不外是让自己力追周邦彦,做一个“模写物态,曲尽其妙”的新诗人。
此时梁启超已是一位前朝“遗老”,但他为什么对新诗、新诗人如此感兴趣?这恐怕同他早年力倡“语言与文字合一”,力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以及“新文体”有所联系吧。
梁启超当年所赠的诗扇,蹇先艾因“想把它留着纪念,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令人遗憾的是,这件珍贵文物后来被人抄家拿走,至今不知下落。诗扇,在哪里呢?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