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为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我市对从事生产经营类活动的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狠下“绣花功夫”,以精致细致的作风推进改革工作。
一
调查研究摸实情,细致之处显担当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改制单位发展前途和人员稳定,遵义市委编办立足于涉改单位发展前景,统筹谋划,反复深入涉改单位调研摸底,与纳入改革的7家市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共同研讨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对改革政策进行宣讲,对涉改单位的基本情况摸到了每名职工,甚至家庭成员当中,对基本信息掌握细致到家庭成员就业情况、身体状况等。做到人人见面、分别访谈,共走访了解190余人次,为精准、妥善安置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涉改单位和人员情况各有不同,人员分流安置是关键,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尊重员工意愿,确保人心稳定,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保证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保持转企改制单位职工队伍稳定,构建积极和谐的新企业,确保转企改制工作顺利完成,遵义市认真分析评估涉改单位人员分流安置、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国有资产处置、涉改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以及改制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自主权等问题,充分征求职工意愿,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解释,力求达成一致意见。
如遵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存在编内职工夫妻双方均为涉改人员的情况,为解决双方同时转入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意其自愿选择,采取其中一人划入新企业,另一人分流到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方式,既推动了改革,又化解了矛盾,让员工坚定改革信心,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
同时指导相关县(市、区)对本区域内纳入改革的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改革实施路径,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二
政策制定现精准,措施得力助稳定
为顺利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市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涉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改革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在改革配套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量涉改单位的行业优势及特点、涉改人员思想动态和改革意愿,分类施策,明确不同改革路径,做到政策精准、考虑周全、照顾到每一类特殊情况,既完成了分流安置任务,又为即将组建的企业留住了人才,让各涉改单位重新焕发活力。
如政策明确“原编内干部身份人员,转到企业后,原有干部身份予以保留,今后,根据政策规定可以调任(调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在退休前未调任(调动)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到达退休年龄三个月前,由本人申请,经所在企业审核后报改制前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人社局、编办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回到相关事业单位,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办理退休手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本人自愿且符合提前退休政策的,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不符合提前退休政策的,划转到主管部门所属其他事业单位管理”等,充分体现了整个改革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稳妥有序、分类安置的原则。
在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我市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遵义实际情况,向财政、人社、国资、司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征求意见,反复研判,多次修改,编制出一套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具有遵义特色的改革方案。在明确改革目标任务、改革思路、工作步骤和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涉改单位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后续扶持等政策措施,出台“转制到企业、提前离岗、自谋职业、离岗挂靠、特殊人群安置”等多种安置分流方式,形成了《市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三
工作推进有抓手,保驾护航新征程
为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市委编办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认真履行改革工作牵头职责,切实抓好改革的跟踪指导工作。在改革推进期间,将涉改单位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对改革中人员分流安置、国有资产处置、网络舆情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认真分析评估,制定各项风险化解工作预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
多次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涉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座谈协商,积极寻找工作思路和办法,对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答疑解惑,反复修改制定改革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解释,每个方案的制定均召开职工大会,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方案印发实施后,为让新企业尽快转变角色、进入角色,市委编办协调组织、人社、财政、国资等部门抓好新企业的机构组建和班子配备,保证改制单位工作不断、队伍不散、改出活力,持续参与遵义经济社会建设,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