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一代的贵阳人来说,提起雅园可能已经没有太多记忆,但是对商场里的新大新豆米火锅、小雅家常菜,那就太熟悉了。
作为在贵阳街头陪伴大家36年的老餐饮品牌,雅园靠的是什么?新的十年又有哪些发展计划?来听听贵州雅园饮食集团总经理邓一怎么说。
和贵州雅园饮食集团总经理邓一的访谈我们选在了一家新大新门店,这正是邓一日常的办公地点之一。
(图)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会长、贵州雅园饮食集团总经理邓一(左二)
“没有办公室,都在现场解决。”
“我的工作很简单,坐在哪儿都可以办公,手机上能处理的,比如像刚才来之前和坐在这一会儿差不多十个事情已经处理完了。手机上讲不清楚的,每天三到五组人提前约好来找我面谈。”
“基本上不开会,哪有这么多会啊,分工清楚,几句话就讲完了。”
短短几句话,邓一的工作风格已经很明显。
“现在雅园集团有两个板块的业务,30多家品牌连锁餐饮及每天供应3万多人的职工食堂,还有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等文旅项目。餐饮板块都已经上正轨了,没我什么事儿,文旅项目是新板块,作为集团总经理我在亲自抓。”邓一说。
创建于1987年的雅园,目前产值上亿,其中,青云市集等文旅项目营收占比已经接近五成。一路走来雅园都有什么故事?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有想过青云市集会这么火吗?
邓一:其实有想过。做这项目的初衷就是要为贵阳打造一个夜间城市名片,市场是有这个需求的。市集项目和开餐饮店的逻辑不一样,作为贵阳市第一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市集,尽量让3岁到60岁的人进来都能找到至少3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把业态做好了,盈利就自然来了。我们会帮助把一些有创新点的商户放在突出的位置,打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尽力培养有特色的非标特色店。青云市集刚开始216个铺,现在同样的面积已经做到305个,把大铺切成小铺,说明是一铺难求,这个就是最好的例子。
记者:雅园为什么能够30多年一直“活”下来?
邓一:我们作为一个36年以上的企业,首先一年什么都别做光工资就要发7000万元,可以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雅园创新的步伐从来没停过。雅园是做酒楼起家的,也吃到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红利,发展得不错。2008年我们就开始布局做连锁餐饮,当时贵州的商场都没几个,后来全国公务型消费锐减我们就转型得比较顺畅。从2018年开始雅园选择做职工食堂,后来遇到了疫情,我们的团餐业务保证了我们的现金流。然后2021年做了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等城市更新项目,今年文旅火爆几个市场一下就上来了。所以这几次的也不叫踩准点,我觉得也算是一种运气吧。
记者:这么多年雅园就没有失败的时候吗?
邓一:当然有,开店的成功率我们也只有80%。雅园总共开过一百多家店,选址错误或者是达不到投资要求的,肯定会有的。但是大的方向、每一次创新,都是深思熟虑才会做。
记者:感受过作为企业接班人的压力吗?
邓一:没有。可能还是家里人培养的风格吧,天塌下来也不就那么回事,反正明天都要解决。我是从基层干起的,接手过的工作岗位起码有20个以上,没有一个是顺当的时候给我的。生意好,有生意好的做法,大环境不好,有大环境不好的做法。只有没有准备的人才会焦虑,但焦虑是没有用的。危机中蕴含机遇,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也一直准备挑战新的尝试。
记者:您的发展思路和上一代有什么不一样?
邓一:雅园创始人那一代他们是从无到有,从0到1,比我更关注细节。而我是站在巨人在肩膀上,比如说菜品是不是好吃、食材的质量如何、店面装修是不是足够新颖等等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基本的了,都有职业经理人去处理。我更多要考虑的是上下游的行业可以做哪些深度的结合,还要去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把握企业前进的方向。你要相信那种动不动毛利润20%以上的时代已经早就过去了,现在拼的是专业性和细分赛道,必须深耕。
记者:新的十年雅园准备做什么?
邓一:十年远了一点,五年左右吧,文旅和餐饮两块同时发力。我接手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雅园目前不是一个酒楼、一个餐厅的单一表述,而是一个合作平台。
雅园今年内已完成革新,暂时没有直营店了,所有店都是合伙制,和年轻的品牌、我们选拔的职业经理人合作,优势互补。我们不搞干股,都是真枪实弹,你要发展、你对餐饮有想法,我可以陪你一起打,给你撑腰。全国范围来说黔菜依然在市场增长的风口期,我们会继续坚持。同时我认为贵州文旅在未来五年、十年肯定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增长期,所以围绕贵州文旅做业态配套,大势所趋、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