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贵阳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暨贵州省重大文化工程领导小组及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国祚围绕“研究心学,守正创新”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国祚
如何研究和评价“阳明心学”?张国祚认为,至少可以遵循四个维度。
一是阳明心学强调“心”的主宰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不需要盲目崇拜古代先圣,每个人只要“致良知”,都可以成为圣人。王阳明认为这种“良知”是每个人固有的道德意识,是一种不需要借助外因的内在力量。所谓“致良知”,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和发挥这种“良知”,从而使自己朝着圣人方向发展。
二是阳明心学强调“心”就是“理”,反对朱熹的“天理”观。王阳明的结论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一切“理”和“物”都源于“心”,只在于“心”。
三是阳明心学倡导“知”和“行”辩证统一,主张“知行合一”,反对朱熹“知先行后”的观点。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是一回事。人的知和行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之必然行之,不行不能算真知。
四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研究阳明心学,要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不守旧,发挥好阳明心学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的作用。
“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着眼于‘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深化阳明心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同时,阳明心学仍然具有较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张国祚表示,研究阳明心学,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守住马克思主义之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前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见习记者欧阳静 黎妮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