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指尖上的芭蕾”!订单式生产绘出苗家妇女的致富幸福路

动静原创
1605064440
积分商场

毕节市织金县溶古苗寨

在毕节市织金县溶古苗寨,绣娘们正参加新一期蜡染刺绣的订单培训。织金蜡染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苗家妇女们大多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蜡染刺绣,可是在家门口按照订单制作蜡染刺绣,还是最近几年的事。

苗族绣娘们正参加订单培训

因为缺少设计感和生活实用性,苗家姑娘们“指尖上的芭蕾”只是做来自己用,无法成为谋生和致富的产业。2013年,省妇联实施“锦绣计划”后,订单式的蜡染刺绣培训和生产,成为绣娘们靠世代传承的手工艺吃饭的重要转机。

经过培训,50多岁的苗族妇女杨太美分到了订单。居住在偏远深山的她一家曾靠种地为生,因缺乏劳动力,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太美家所在的织金县新庄村

一年靠双脚走乡串户零星卖绣品的几千块钱,曾是她家最可观的收入。后来在当地妇女干部的介绍下,她成为县里“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的签约绣娘,每月2000多元的稳定的收入让她脱了贫。

织金县新庄村绣娘 杨太美

“现在有订单,公司就让我做,我做好就拿给公司去卖,一年可以挣这两万多块钱,我也轻松了,也不愁了。”杨太美高兴地告诉记者。

苗族绣娘杨平(右二)

“在家里没有收入,就一直在外面打工。”绣娘杨平从成年起就外出打工,随着结婚生子,家中的孩子和老人成为她最大的牵挂。杨平告诉记者,后来妇联在这里建立了锦绣工坊,开展绣娘培训,她才知道原来传统的服饰可以赚钱,她从去年回来就跟着她们一起做,可以带小孩,还可以照顾老人,特别安心。

苗族女孩杨雪雪(左一)直播带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苗家的蜡染。”趁着培训,95后苗族女孩杨雪雪和同伴也将直播镜头对准了绣娘手中的手工活,作为新一代绣娘,利用互联网推广和销售刺绣产品成了她们的又一拿手活。

杨美(左一)给绣娘讲订单刺绣要求

杨美是为绣娘们分发订单的公司的创办人,也是一位苗族妇女,就在几天前,当地妇联给她对接了200万的刺绣蜡染订单。

杨美在公司里介绍蜡染衣服

2017年,织金县成为贵州省首批“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在外打工多年的她听说家乡大力支持妇女发展手工产业,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杨美

“像我们这样的妇女创业很不容易,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妇联最先给了我们四万块的发展资金,又组织培训了绣娘,还组织我们到广州、北京去学习,让我们晓得如何把蜡染刺绣和各种商品结合起来,我们就成功接到了很多订单。”杨美告诉记者。

杨美公司的蜡染产品

目前,织金县已在60多家蜡染刺绣合作社,100多家家庭手工作坊,带动全县3000妇女从事民族手工艺,实现妇女手工业产值近2亿元。

织金县妇联主席 黄英

“实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把培训送到村里边去,送到老百姓身边,手把手按照跑市场的订单来规范他们手工艺的制作,让他们有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和条件。” 织金县妇联主席黄英介绍道,“我们的留守妇女和贫困妇女,每一位都能实现一份有尊严的收入,并且平等的实现就业,这就是我们妇联想要做的。”

(毕节台 高峰   织金县融 刘辉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田婷婷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