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亿算一个“小目标”,“电动贵州”想要实现1000个。跑过2023,跑遍省内外,关于贵州这1000个“小目标”,我们轮胎想告诉你的是——站在“风口”上,做足了准备,才能飞得起来。
2023年最热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一定算一个。跟随贵州磷化工转型的脚步,身处小县城,我们也进入了这个时髦的行当。前几年我们背一吨磷矿,可以卖1000块,现在变成磷酸铁就加个零,如果加工成磷酸铁锂,再涨6倍。这些变化,让我这位老搭档,越忙越开心。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寻说:“这批货是刚刚技术升级完的。电池材料压实密度提升了,电池续航里程会大幅提升。原来一、两年更新一次技术,现在半年甚至三个月都要更新,压力很大,但是转到新赛道上来,给磷化工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靠着创新驱动,我们见证了这个开阳老厂,从传统磷化工转型为国内“第一梯队”的磷酸铁锂厂商之一,并且2023年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占得先机,乘风而上,我们看到“电动贵州”近三年总产值年均增长90%以上。不过,“风口”上总是瞬息万变,哪能一直一帆风顺呢?
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全国很多电池材料项目都停工了,但是没有影响到我们贵州轮胎跑动的速度。
每天,我们要往返50多趟,把胜威生产七水硫酸亚铁拉到隔壁的裕能,变成磷酸铁锂发往全国。在园区里来来往往,我们总能碰上这个人,不停给我们找活儿干。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表示,他们要加强园区的产业耦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一起抵御行业波谷。通过集群发展的模式,比较优势优化,2023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量是2022年的两倍,产值增长30%左右。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比2022年还有所提高,行业都在往头部聚集,贵州基地是我们集团产业链最全的一个基地, 把成本压到更低,品质也是做到最好,来保证我们的市场。”
随着产业不断聚集,我们运输距离越来越短,而新的招商项目一环扣一环,我们轮胎正在面临失业的大危机。
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红江向记者介绍道,二期将建一个储罐,直接用管道连接打到厦钨,采用硫酸镍和硫酸钴给厦钨作为前驱体原料,两家一年能节约5000万成本,比别人更有优势。
看来站在风口上,也得是有准备的“猪”才能飞起来。紧盯龙头、科学布局的“电动贵州”后劲十足,正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绿色低碳,是全球共识。随着世界各地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我们轮胎配合成品仓库发货,差点没跑断腿。我的东家早早瞄准海外市场,打入了特斯拉等一众头部供应链,工业版图遍布世界,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彭国伟表示,他们将继续扎根贵州,放眼全球,与行业上下游紧密合作,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新能源电池,是合作共赢的生意。和我一样,贵州还有无数小伙伴奔波在路上。2023年,宁德时代贵州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一路向北,能看到上游安达、裕能、盛屯、雅友等一大批新材料加工企业串珠成链,共同顶起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的“半壁江山”。2023年,我们向全国乃至世界供应新能源电池材料上百万吨,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还会增长。机会不等人,从正极材料到电池回收,全省上百个省级调度项目正在全速推进,上演“风口”上的速度与激情。
贵州台记者卓越:跟随全速前进的轮胎,在开阳,我们看到,贵州有矿,更有“富矿精开”,这是我们抢抓“风口”的底气,但,风大,浪也大。在福泉,在铜仁,我们看到,新能源企业串珠成链,要和全世界做生意。只有全链发展,全局盘算,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才能网住“大鱼”。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
现在,我们来到贵阳。我身边是大家最熟悉的公交车。但你可能不熟悉的是,它们不再喝油,而是充电。全省公务用车带头更新,加大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力度,贵州计划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需求带动供给,让“电动贵州”跑得更快更远。从大数据到新能源,贵州从不自我设限,从来脚踏实地,抢抓时代“风口”,风光正是无限好。
可以说2023年,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长的背后,是全省各地克服市场需求趋缓、价格回调等下行压力,推动产业强链补链、转型升级的持续发力。
福泉融媒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