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解码二十四节气 立夏将至:薰风迎面万物秀

人民日报海外版
1651551960
积分商场

  立夏:薰风迎面万物秀(解码二十四节气)

  今年的立夏节气将于北京时间5月5日到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开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夏是万物生长的旺季。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物候”。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一种瓜蒌类的药用植物)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此时,万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果蔬、野菜日日攀长、俊秀繁茂。

  立夏后,白昼渐长,气温骤升,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的季节。农谚说:“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这时,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此时进入了大忙季节。

  中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节气。历史有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到立夏那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立夏这天,围绕吃的习俗很多,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一些地方有“吃立夏蛋”和“斗蛋”的习俗。鸡蛋象征圆满,“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指因感暑热之气,老幼体弱者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的症状),寓意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一些地方要吃“五色饭”(用白米加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做成),寓意“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风俗。“三新”一般指新鲜的食物,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习俗,但略有不同——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和鲥鱼情有独钟,苏州人则把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菜单。

  立夏之后,中医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中医认为,心主夏,主血脉,火通于心气。夏季与心气相通。天气逐渐变热,人们易烦躁不安,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养护心气。俗话说:“立夏养好心,无病一身轻。”夏天,人体体表的阳气充实,而体内的阳气相对不足。因此,即使感觉到温暖甚至炎热,也应注意顾护阳气。趁立夏阳光充足而暑气不甚时,培补好阳气,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缓解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春夏时序的轮换,为大地带来了盎然生机,也带来了诗情画意。古代诗人们不吝以手中之笔描绘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刘禹锡在《初夏曲》中写道:“时节过繁华……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缀于枝头,蝴蝶想在“晚花”中寻觅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开始。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陆游在《立夏》中以“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呈现了一幅百花开尽、燕子欢闹、绿荫渐浓的立夏风物图画。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夏天是生命力张扬的季节,草木茂密,鲜花怒放,骄阳似火。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立夏节俗和现代社会生活有机交织,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一些地区不仅保留着吃“五色饭”、喝“立夏茶”、“斗蛋”等传统习俗,而且创造性地将立夏习俗融入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挖掘和丰富节气文化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用,如举办“立夏跑山”“骑行迎夏”“游学迎夏”活动,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百姓感受到立夏节气传统习俗“活”在当下的魅力。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编辑

曾好

责编

刘小童

编审

唐朝华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