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制图:佘义婷)

“我们”的相遇,缘于一个不经意,留下一段军民情深的故事
00:00 / -嗨!“我”是一个“身残志坚”的陶罐,身旁躺着的是两枚“其貌不扬”的铜钱兄弟,“我们”是相伴86年的“老伙计”了。回忆起往昔,“我们”的相逢还得益于红军战士。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红军在钢铁纪律下铸就的铮铮铁骨……
1935年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转移。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四川古蔺县二郎滩、太平渡二渡赤水,回师黔北途中,经过了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二郎坝。
红军抵达时,天色已晚,村民赵老汉突然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循声前往,打开房门一看,是途径此处的红军战士们想要借口锅烧水,赵老汉一听急忙把屋内的吊锅拿出来,又把儿子赵奇志叫上帮助红军们烧水,一番忙活下来,赵老汉主动邀请战士们到屋里休息,以免受寒,但红军们遵守部队纪律,谢绝了赵老汉的好意。
次日清晨,红军将锅归还时,发现赵家的水缸没水了,便自告奋勇拎起水桶去河边挑水。红军挑水归来,推门时未曾留意,只听“咣”的一声,将门边的“我”碰倒摔破成几块。赵老汉摆手表示只是空罐子而已,不用在意,但红军战士却执意赔偿,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布包,层层打开后露出两枚铜钱,并表示如果不够,日后一定补偿。红军部队离开后,赵老汉手里握着两枚铜钱,对儿子赵奇志说:“这是仁义的队伍,去拿篾条来,咱们把罐子框起来,不要丢了,这是个念想。”
2003年,“我”和“铜钱兄弟”一起被赵奇志捐献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述说着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钢铁纪律,以及红军一心为民的温情故事。
(图片及部分文字资料由四渡赤水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