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端午过后,贵阳正式宣布入夏。而夏日自有乐趣,其中之一在于,这是个水果丰产的季节,颇有些时令鲜果值得入手。
就在几天前,接连收到两箱来自广东的馈赠,皆为荔枝,产地品种却又不同。
新鲜的荔枝
一为增城“挂绿”,据说是名品,这几年甚至有些网红意味,查《岭南荔枝谱》,谓其“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谓之龙头;一边突起较低,谓之凤尾。熟时红装相间,一绿线在贯到底,故名”。甜而多汁,核细肉厚,在冰箱中搁置一两个小时后,风味更佳。馈赠者是以前在新华社工作时的老友,每年到季节便寄来,借此致谢,因其中别有一份情谊也。
另一则为广州的“桂味”,较“挂绿”略小,甜度也稍逊,但清香则过之,《岭南荔枝谱》也有载,“桂味产番禺萝冈洞牛首山最盛”。奇怪的是,看包裹的托运单,寄者姓名完全陌生,飞来好物,却不知向谁道谢。巧就巧在,第二天“风味人间”在贵阳拍摄团队的执行导演来筑,约我小聚,恰好聊起此事,才知道是他安排寄赠,说是箱子里有个卡片写明来历,大概我急吼吼便开箱取食,居然未曾发现,惭愧惭愧,借此也一并谢过。
托物流便捷之福,如今岭南荔枝飞驰全国各地,不须飞骑接力,也能造福普通老百姓,再不是旧时权贵的专属,更不用像苏东坡,非得倒霉后贬谪到偏远地区,才能一亲其味。
《方言》
还有件巧合的事情是,最近正好买到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宋庆元六年浔阳郡斋所刻的《方言》,这两天一直在读,恰巧读到有一条说:“陈楚之间,凡人兽乳而双产,谓之厘孳。”这一段跟荔枝还有些关系,是因为四川作家流沙河所著《书鱼识小》有《荔枝取名猜想》一文,其中就写到,荔枝得名,一般因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因名“离枝”,荔枝乃其谐音也。
流沙河不以为然,据他猜测,“厘孳”才是荔枝的得名由来,“孳”有双生之意,不用解释便明白,“厘”与“丽”同音,而“丽”字繁写为“麗”,鹿生双角,即此字造字之源,故“丽”亦有成双成对之意。还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记,说荔枝“其实双结”,于是得名。这说法不见得绝对正确,但颇有趣而顺理成章,聊备一说可也。
荔枝在四川也有出产,合江荔枝,名气也不小,是个真真正正的中国原产水果。贵州也有种植,据我所知,赤水、罗甸、望谟等县皆有出产,想想看完全合理,要知道,这几处地方,都是贵州气温较高之处,正宜荔枝生长。
荔枝亦可入菜,前不久朋友请到能辉酒店吃饭,其中有一味菜,挖掉荔枝核,填入秘制肉馅烹制而成,初尝不知何物,细品方知,犹存水果的甜香,在座的贵州人多,便有些少见多怪,实则广东地区非常普遍,果肉取出,可与鸡丝凉拌,亦可与虾球同炒,做法极多。
六马蜂糖李
贵州亦有上好的水果出产,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也许得数六马蜂糖李。这倒是个特别适宜在本土生长的物种,小时父母在瓮安工作,印象中,能吃到的水果屈指可数,而当地酥李,应季上市,每年都能痛痛快快吃上一盘。贵州李子,品种也颇为不少,酥李之外,还有姜黄李、桐子李、贴骨李、鸡血李等等十来个,六马的蜂糖李大概属于酥李中品质特优的一类,单论味道,远胜侪辈,真是没话说,据说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壮大可期。
然街头兜售,以蜂糖李为招徕者,也有不少冒牌货,正宗者产量终归有限,对比便知不同,产季短暂,千万别错过大吃特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