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思享空间·幸福中国+丨《中国美术五千年》 @好书纪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1665313260
积分商场

清华大学教授杨琪写给大众的美术通识读本。煌煌画卷,风雅传承,24朝,50位大师,300幅经典名作。在书中,漫步一场五千年的文化艺术之旅。

中国艺术是民族精神的伟大独白,重拾文化自信,从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开始。

对于许多非美术专业人士来说,《中国美术五千年》是极好的入门版本,可作为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第一堂课。

以朝代为轴,从史前到近代;涉及多品类作品:岩画、陶器纹样、宫廷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花鸟画......系统掌握美术基本概念,培育传统审美。

书中从夏商周启程,用青铜器敲响礼乐的开端。路经秦汉,再漫步到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魏晋南北朝,绘画开始从略至精,有了质的变化——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看山水画的初创,看佛教艺术的传入。

来到巅峰盛唐,艺术也辉煌灿烂,美不胜收——看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看敦煌飞天,衣带飘飘,优雅曼妙;看宫廷人物画,唐代仕女粉妆玉琢、富贵绮丽......

接着是艺术的黄金时代宋朝,山水画、花鸟画走向主导;“艺事之静,冠绝古今”的宋徽宗,在书法和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

明朝文人以元四大家为学习对象,出现后来成为文人画传统的“吴派”。

清朝中西艺术的碰撞,最后到近代,迎来传统绘画的新生。

可以说,《中国美术五千年》全景鸟瞰24个朝代,系统梳理了美术发展全脉络,既有宏观历史背景,也有名家生平事迹,立体巡览中国美术史全貌。

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宝藏,待我们在书中细心挖掘。

我们为什么要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沉淀。理解中国美术,就像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这是属于我们独有的浪漫。

山静日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千沟万壑的山水画中游历,欣赏美不胜收的风景,在生活中寻觅一片安宁。

在西方的审美中,精度、比例和节奏感,是很重要的。

然而在中国的美学世界里,留白、意境、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才是美的最高归宿。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能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敦煌壁画中能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能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

比如在王维的山水画中,没有群山大壑、激流险滩,而是水平山秀,渡水渔庄。就像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岸边,望着淡淡的远山,静静的近水,没有烦恼,没有愤怒,没有哀愁。

最好的描述,大概就是王维的诗句了——“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读着他的诗句,仿佛看到了一幅迷人的画。欣赏他的画,又好像在品味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气”“韵”和 “生动”,本身都有几分玄妙色彩,无法用尺度衡量,没有精确比例。可这是古人的哲学追求。

只有读懂了气韵生动,读懂了虚实相生,读懂留白,读懂了中国艺术,才能真正走进中国的诗意审美。

上下五千年,何为美?何为高级?

中国人的终极浪漫,都藏在万古流芳的大师及其作品里。

顾恺之、阎立本、张萱、周昉、李思训、李昭道、顾闳中、王维、荆浩、董源、巨然、赵佶、黄公望、张择端、倪瓒、徐渭、唐伯虎、八大山人、徐悲鸿、齐白石...... 

这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就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拜访,与我们相识相知。

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创造,传承有序,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人面含鱼的彩陶,色彩斑斓的青铜器,稚拙饱满的画像砖、画像石,气韵生动的吴道子的人物画,栩栩如生的赵佶的工笔花鸟画,辉煌灿烂的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古淡荒寒的倪瓒的水墨山水画,一直到近代徐悲鸿的中西合璧和齐白石对传统绘画的新创造。

这些作品,博大精深,几乎成为中外艺术理论家的共识。读懂中国美术史,也就是读懂了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审美语言和美学信仰。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

当您读完这本书,是不是既为国画的昨天骄傲,也对国画的明天充满信心?如果是这样的,这就叫作艺术自信。本书也就完成了使命。

理解中国美术,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不止青绿,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待我们携手前行。

——杨琪

编辑

胡刃 王涛

责编

黄雷

编审

胡刃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