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专精特新丨贵州航天控制: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飞行器控制技术高科技企业

动静原创
1667921220

近年来,贵州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不断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实践证明,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久。“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代表,目前,贵州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6户,入库培育企业达2049家,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贵州深耕细作,着力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动静新闻》《贵州制造》从今天起推出《专精特新》专栏,以全面生动细致的视角,解读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贵州航天控制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研制和生产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能源测控装备、特种机器人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投产52年来企业坚持军民“两条腿”走路,致力于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成长为国内飞行器控制领域的骨干企业。

来到贵州航天控制技术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最新研发的多轴零件加工机器人。随着材料加工自动化的提升,生产线不仅加工效率提高,精度也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应用工程师沈先宝介绍,公司的加工单元集成了零件的生产清洗、在线检测,实现了零件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加工。在以前,生产同一批次精密零件,需要配备8名操作人员、20个工作日。目前只需配备1名操作者,一周即可完成同样的加工内容。目前零件实现了批量上线,自动化加工24小时不停机作业。

在智能化的保障下,近年来,企业研制产品完成率从72%增长至95%,各类产品产量产能平均提升超过30%,设计、工艺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周期整体缩短50%以上,实现从市场导入、产品研发、设计工艺、生产制造、销售出厂等全生命周期贯通的“一站式”管理。在伺服控制系统生产车间,企业最新研发的柔性装配生产线也在不久前顺利上线。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信息化总师李康表示,公司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条码,原来的条码都是纸质的人工来进行,这个过程当中以前容易出错,他们现在改变了这种方式,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的生产线,实现了数据从纸质到电子的转变。生产指令沟通记录、工艺文件,条码扫描中工作都是通过智能化来完成的,产品的合格率由以前的92%提升到了99%。

通过不断创新,贵州航天控制技术公司的“一体化高集成伺服机构技术”“高压油气井液面智能测控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主导产品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补短板”。 从2017年开始,企业将目光瞄向机器人领域,力争在新赛道上取得新成就。外骨骼机器人,是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主打的机器人产品之一,机器人融合了传感、控制、信息、仿生生物学、人工智能、材料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人体机能。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宋定安表示,公司研制的机器人,通过关节驱动的一个方式为人体提供动力,减轻人体运动的一个负担。目前它的助力效率超过50%,40斤的一个物体在人体上的负担不会超过20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可以应用于生产、转运、物流、仓储等生产过程,也可以应用于油田勘探、消防救援等野外作业。

“十四五”时期,贵州航天控制技术公司将加快推进传统制造方式转型升级,建设高端、绿色、集约的装备制造企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飞行器控制技术高科技企业,在自动控制领域带动贵州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为贵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杨春艳 汪汐 杨俊

编辑

龙菊珍 杨云婷

责编

周雅婷

编排

杨霄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