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以实施“非遗+”工程为切入点,发展“非遗+节庆、非遗+演艺、非遗+文创、非遗+研学”,走出了一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当地以谷雨节、泥人节、侗年节、六月六等传统节庆活动为平台,按照“以节造势、以节兴旅、以节办事”的思路,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提倡和鼓励着民族服饰、讲民族语言、唱侗族大歌、品侗家饮食,彰显文化自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让更多的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推进非遗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据介绍,肇兴镇着力打造侗族大歌演艺品牌,先后申报各级侗族大歌传承人53人,组建侗族大歌歌队30余支,连续举办三届侗族大歌歌唱大赛,以侗族大歌等非遗为元素编排了《千年大歌》《醉美肇兴》《珠郎娘美》《篝火晚会》等一批非遗精品演艺节目,年均驻场演出300余场次,直接增加收入1100万余元。由村两委承接侗族歌舞表演、游客接待等业务,并实行积分制管理。2022年7月以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9.8万元,其中群众分红8.82万元,有效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据了解,当地还以侗族木构建筑、侗族刺绣、服饰、银饰、竹编、蜡染、酿酒等非遗项目为核心,支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全省重要民族工艺品加工基地和交易平台。先后扶持侗品源、定八服饰、厦格文创坊、肇兴歌堂民族乐器、根卫古建模型等非遗工坊发展,建立肇兴非遗电商办,支持民族工艺品线上销售,与苏州工艺美院合作建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推动民族工艺品与市场接轨,扩大市场销售额。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镇有非遗企业(工坊/合作社)50余家,累计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12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2.5万元。
黎平县肇兴镇以肇兴景区为核心,按一村一文化品牌,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植入非遗元素,形成“一心一核一镇两廊三园”空间发展格局,并推出厦格、堂安、皮林等一批农耕文化亲子体验游,培育厦格、纪堂、花腊、高鸟、信洞、皮林、岑所等村寨非遗亲子游、研学游,探秘、徒步探险等深入参与体验的新业态,形成较大的“侗族文化体验园”,积极将肇兴建设成为国家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康养基地。近年来,全镇接待非遗研学游、非遗写生游等团队160个8000余人。(杨勇富 吴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