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手记的时间是9月11号晚上,我和搭档邢宇清进入贵阳市花溪区采访已经整整10天了。
回想起9月1号晚上,还在吃晚饭的我听说花溪区即将于12点全区进入静默管理状态,放下筷子就向部门领导汇报,申请进入花溪采访,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我的搭档邢宇清的响应。领导批准后,我们从台里领了设备,就出发了。
我们打车沿着花溪大道赶路,在接近12点的时候终于到达了大水沟立交桥,此时那里已经设好了封控卡点,我们只得下车步行和花溪区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汇合。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抵达,让我们成了启动静默管理以来唯一一组可以在疫情核心区——花溪石板镇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
在管控核心区里,我们跟随物资保供车辆进入石板镇一村、二村,志愿者们忙着将蔬菜包分发到各家各户。
在社区核酸检测点,我们看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奔赴抗疫一线的年轻志愿者。
凌晨2点,市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披星戴月赶来支援。
为了让核酸结果出来得再快一些,几百名司机师傅自愿成为“核酸样本快递员”。
……
10天时间,很长也很短。
“很长”是因为10天时间内我们向后方发回了11条报道,最晚的一天工作到凌晨5点才回到酒店,工作量拉满。
“很短”,是还有太多现场我们没有去到、无数昼夜兼程的人和事我们没能记录下来。
看到有同事在讨论工作的意义,我也跟着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我们或许因为疫情错过了很多人生本该有的体验,但同时也见证了“众志成城”和“奋不顾身”。作为亲历者的我们,作为记者的我们,希望在“战疫”胜利以后,能够为那些流过汗、流过泪、熬过夜的人们留下一点印记,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