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丨动静智库

动静原创曾宇航 王有志 刘丹
174547038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之一,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和优势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贵州考察,对贵州提升生态资源战略性认识和生态文明理念都作出过深刻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到“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再到“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指明了方向和实施路径。

龙元彬 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生态环境公共产品性质的深刻阐释,更是对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和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识的重要要求。贵州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是要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的同时,做好生态资源价值分配,从根本上实现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杨鹤 摄

一是聚焦生态产业化,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

突出任务是打造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强化“都匀毛尖”“遵义辣椒”“贵州三宝(天麻、灵芝、杜仲)”等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和国际展会推广,提升溢价能力;推动刺梨、蓝莓、薏仁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功能性食品、天然化妆品原料,延长产业链。

创新碳汇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森林、湿地碳汇项目,探索创新生态补偿收益分配方式,扩大收益地方留存比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企业的碳配额需求,探索“碳汇+金融”模式(如碳汇质押贷款),积极探索加入CCER全国统一市场交易,完善省级碳汇交易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目,形成“保护—交易—再投资”循环。

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展生物医药(如苗药现代化)、生物基材料(如竹纤维替代塑料)、基因资源库(如药用植物基因保存),联合科研机构建设中试基地。

二是推动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负碳旅游目的地。

强化社区参与。社区居民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绿色就业机会下沉基层,强化旅游区内居民参与赋能传统群体,增强新兴产业包容性;探索构建“碳足迹门票”、“生态保护基金”等机制,强化旅游参与者生态文明共识。

李庆红 摄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国天眼-平塘天坑群”科考线路、赤水河谷骑行道等户外探险、六盘水和遵义等避暑养老社区、康养旅居等主题线路,丰富梵净山、茂兰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苗族银饰、侗族大歌、屯堡地戏、苗族银饰、瑶族猴鼓舞等非遗与自然景观结合等研学和文化赋能基地功能,依托“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全球喀斯特论坛”等国际化会议提升贵州文化旅游国际影响力。

强化科技赋能智慧化。通过AR眼镜等元宇宙导览系统强化野生动植物知识传播与沉浸式体验,构建“贵州生态文旅大脑”,整合景区客流、交通、消费数据,实现动态预警与资源调度。

张霆 摄

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

创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量化贵州对长江、珠江中下游,成渝经济区的生态贡献(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争取下游省份资金反哺;将贵州优质水资源定向供给缺水省份,探索水权市场化交易;创建“生态银行”,整合碎片化自然资源,打包成资产包引入社会资本开发,贵州可借鉴此模式管理林地、湿地。

推动建立跨省生态经济圈。与云南、广西共建“滇黔桂喀斯特生态经济带”,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造跨省生态旅游线路;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其“生态产品供应基地”和“康养后花园”。借鉴国际经验,与瑞士、新西兰合作,引入山地生态管理技术(如阿尔卑斯山区旅游开发经验);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推广贵州生态修复案例(如毕节石漠化治理模式)等。

(作者:曾宇航,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王有志,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刘丹,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动静智库专题页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动静智库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辑

张僡

责编

何天洋

编排

陆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