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贵州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肉牛、茶叶、辣椒3个千亿级产业和竹、油茶、刺梨、天麻、红托竹荪等5个百亿级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产品“身价”。
记者黎妮:我手上的刺梨鲜果,大家都叫它维C之王,它维C含量是柠檬的30倍,苹果的500倍,但是由于鲜果食用口感酸涩,基本没有人吃鲜果,这时候它的利用率就是0,但是把它加工转化为刺梨汁、刺梨果脯、甚至牙膏和面膜,它的加工转化率可以达到了90%左右。
记者黎妮
刺梨是我省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与其他鲜果相比,刺梨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其加工转化率,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的这家企业就通过渠道拓展和研发创新提升加工转化率。
贵州省刺梨控股(集团)营销总裁周静怡表示,他们把贵州的蓝莓和刺梨进行融合,跟贵州的知名企业进行产业结合,定位就是解酒,还研发了冷链运输的高活性能刺梨汁,让产品的渠道进行了更新,2025年,在技术层面做升级,原来的出汁率大概是在50%左右,要提升大概5个百分点。
贵州省刺梨控股(集团)营销总裁周静怡
提升农业附加值,贵州也在打造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上发力。位于长顺县的这家企业,每天约有1.5万只香酥鸭从这里发往网上电商和全国500多家直营加盟店。企业还将鸭毛销售到下游羽绒服厂家,将鸭粪转化为有机肥力求物尽其用,并通过筹建种鸭孵化产业园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转化率。
但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永进说,公司还有屠宰利用,70%是鸭身,另外30%就有鸭毛鸭舌等等,这部分对转换来讲是比较大方向。一只鸭子卖掉是35,如果把这些副产品独立销售。现有的这些鲜品做成熟食产品,利润在现有的基础上至少要增加50%。
但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永进
该企业目前业务涵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直接带动周边地区1660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白云山镇凉水村村民罗皓说,隔壁村有人在这里工作,介绍说这里还可以,我们就来看一下。如果能在这里工作,以后就不用每年去找活干了,这里稳定。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白云山镇凉水村村民罗皓
但家食品有限公司养殖运营总监刘敏杰介绍,这个基地有20栋棚,鸭苗、饲料、药品,包括技术服务都由公司统一提供,基本上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8千到1万。
但家食品有限公司养殖运营总监刘敏杰
着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贵州省将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左右,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