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 | 滑稽表演的始祖——俳优俑,黔西南州博物馆也有1件

动静原创
1578976260
积分商场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俳优俑应该算是马戏团“小丑”的“祖师爷”。马戏团的“小丑”和庄子笔下的“小丑”是不一样的。庄子所言“东西跳梁,不辟高下”的“跳梁小丑”是指势利小人,而马戏团的小丑则是通过夸张的打扮,滑稽诙谐的表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小丑”的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古代埃及,就有矮小的“小丑”专门在宫廷给法老王表演。在古代中国,则对“小丑”有一个颇为“巧合”的称呼——“俳优(pái yōu)”。难道是指他们能“排解忧伤和烦恼”吗?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俳,戏也”;“优,饶也。一曰倡也”。清代段玉裁注解:“以其戏言之,谓之俳;以其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其实先秦时期,“俳”和“优”还是略有区别的,“俳”多在乡野,“优”多在庙堂。到战国时期,“俳优”合二为一,指演滑稽戏的艺人,表演风格诙谐,同时也展示乐舞说唱,供人取乐。战国晚期《荀子·正论》记载:“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意思是演滑稽戏的俳优、供人取笑的侏儒、陪主人嬉戏凑趣的狎徒,受到主子的辱骂欺侮,却不起来反抗斗争,难道不知道被人侮辱是一种耻辱吗?由此可见,“俳优”的社会地位相当卑微低下。

秦汉时期,“俳优”已经非常普遍。《史记》中就有秦二世胡亥在甘泉宫观看“俳优”表演的记录。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身)前。”皇帝带头,达官贵胄自不甘落后,畜养“俳优”风气炽盛,鼎鼎大名的丞相田蚡,不就“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难怪管仲指责最高统治者们“近优而远士”,国之不国矣。

东汉击鼓俳优俑(成都天廻山崖墓出土,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活时“醉生梦死”,死后“厚葬示德”。通过考古,史料里记载的“俳优”形象被完整清晰的发掘出来。其中最富盛名的,当数1957年成都天廻山崖墓出土的东汉击鼓俳优俑(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曾登上中学历史教科书),陶俑左臂挟鼓,右手执槌,开怀大笑,生动传神。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统计,俳优俑共计出土20余件,主要在蜀地,即今天的成都及其周边地区,时间多为东汉中晚期。其中,重庆和贵州也有发现,但都仅出土一件。

东汉俳优俑(兴仁交乐19号墓出土)

1999年,贵州兴仁交乐19号墓出土一件俳优俑,现藏黔西南州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俑为泥质灰陶,男性,通高22厘米,宽14厘米。俑身粗矮,上长下短。魋结束顶,头围巾帻。额上三道皱纹,挤眼挺鼻,歪嘴吐舌,笑容丰满,诙谐生动。

东汉俳优俑(手提裤带)照

陶俑赤膊上身,耸肩缩颈,双乳肚脐刻画格外夸张。左腿前伸,右腿向后曲跪,裤腿饰圈纹,光脚赤足。左手前伸,因残缺,故不知为何动作,但配合分析,同蜀地大多数持鼓俳优俑不同,属于空手滑稽表演类。陶俑裤腰饰圈纹,腰带松垮,滑落小腹之下,背面臀部外露,右手提拉腰带,防止裤子继续下坠,惟妙惟肖。

东汉俳优俑后背照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俳优”人物的记录。近代俄国,也有深得观众认可和喜爱的马戏团小丑——“傻瓜伊万”,还有今天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英国喜剧天才卓别林……尽管都是通过滑稽诙谐的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但古今不同的是,在今天人人平等,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社会,“俳优”不再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也可以成为大师和艺术家。

编辑

彭瑾

责编

苏畅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