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啥?!“人闲桂花落”写的不是桂花,而是它……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49210580
积分商场

小时候最早背过的王维的诗是《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于这首诗,最初的感受是还行吧,背下来就背下来了,并不会怎么去想这首诗“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什么的。甚至当时的老师会提到“春夜的山中怎么会有桂花落下来”?但老师解释说,春天也有桂花开,并不是只有“八月桂花遍地开”。而且,后来确实也亲眼见到了“四季桂”,亲眼见到了春天的桂花花开花落,知道桂花在春天也有开有落,这样的困惑便释然了。

图为四季桂  来源:黔西市融媒体中心

但是,新的困惑来了。王维有首赠别诗也写到了“山中有桂花”,似乎所指的或许就类似这“鸟鸣涧”里的春桂。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诗曰:“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是的,王维的这个“崔九弟”,就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里提到的“崔九堂前几度闻”的那个“崔九”,叫做崔涤,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发小。这首诗,不难理解,是说我们在这城墙角分别,过几天就会相见(我也会到南山去的,王维此时已在终南山建有“辋川别业”,应该是个风景优美的山水庄园),南山里有桂花树正要开花,你要赶紧去啊,不要等到那花儿都谢了,都谢落满地如雪。而末尾一句里的这个“霰”字,本义是指在高空水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古人也多以“霰雪”连用。如白居易《秦中吟》有“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的歌咏;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以“霰”字来写春花,“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但这是月光下的春花,因而“花林”都笼罩上了溶溶月色,好像变成了洁白的样子。而总结看,霰、雪都是洁白的,用“霰”来描写花,则所描写的花那应该是白色的花。那么,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诗里所写的山中桂花会“花如霰”,落花如同霰雪,那只能是桂花中的“银桂”吗?为什么非得写银桂呢?如果不是银桂呢?

图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接着,还有新的困惑又来了。唐诗里的春天开花的“山桂”居然还有其他颜色的。唐代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诗曰: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这首诗,有作者李德裕的自注说:“此花紫色,英藻繁缛。”啊,紫色的山桂花?有没有搞错?还“英藻繁缛”,繁花似锦啊?

从题目看,“春暮”“山桂”等要素是明确的,这是唐人的“春桂”无疑,但诗歌里又说“繁英”和“碎锦”,这分明与我们现今的“四季桂”给人的感觉天翻地覆,这春天开花的四季桂总是淡雅、素洁的,完全与“繁英”“碎锦”不搭。

那么,这李德裕所歌咏的“山桂”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桂花?因此,简单把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之“桂花”认定为“四季桂”在春天花开花落,也有可能是想当然而已?

《鸟鸣涧》这首诗,还原到王维的时代,这春夜的“人闲桂花落”之“桂花”,或应该是指另一种美丽的“春桂”,也即“山矾”。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的乔木,常绿,是真的可以在春天的山中开到繁花如雪的,优雅清新,沁人馨香。

图为山矾花  来源:云上毕节

山矾花有“七里香”的别名,山矾花之香气是尤为突出的,在盛开的山矾花树下、山矾林间、山矾山谷,香气足以让你沉浸到忘却任何事件、任何世间、任何时间……单纯的香,令人痴迷的香,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关于山矾花清新的香气,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诗有云:“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诗歌题目中的“袭美”是指皮日休,皮日休字“袭美”。这是陆龟蒙对于好诗友皮日休咏茶诗的和诗,陆龟蒙赞美茶汤之香气袭人如同山矾花清雅、繁华的香气,赞美茶汤颜色如同初绽的秋菊一样淡黄、鲜艳、娇嫩。这诗句里与秋菊对举的“春桂”以“奇香”为特点,当指唐人所云的“春桂”,也即奇香无比的山矾花。

山矾花花白蕊黄,偏紫色的不常见,但其嫩枝大都呈现紫色,如若发现花朵也带有淡淡紫色的,则更能激发诗人的才情,这与唐代李德裕所歌咏的《山桂》是相合的,且山矾花至今也还有着“野桂花”的俗名。从山矾花的颜色以白色为主、香气袭人等特点考虑,结合王维、李德裕、陆龟蒙等人的诗作分析,基本可以推测出来,这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之“桂花”,大概率是指山矾花。

山矾对于古人而言,重要性远远高于对于今天的我们。对于山矾,《本草纲目》载曰:“生江、淮、湖、蜀野中。大者高丈许。其叶似栀子,叶生不对节,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结子大如椒,青黑色,熟则黄色,可食。其叶味涩,人取以染黄,及收豆腐,或杂入茗中。”从这一文献可知,山矾之所以名为“矾”,主要的原因当是山矾树叶可以用以染色。古人为衣物染色,用矾作为固色剂,然而古人所用之“明矾、胆矾、绿矾”等等均不易得,较贵重,但山矾的使用则简便易得,故而长期以来山矾树则会是古人重视的经济树种,有可能有意识地栽培或特意选取留存野生山矾树林。更何况其树叶的浸液还可以用来代替卤水或石膏以之“点豆腐”,还可以把山矾的叶子加工作为茶叶饮用。当然,《本草纲目》里记载山矾,主要是要说明山矾全身都是宝,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治病。

图为山矾花 来源:云上毕节

既然山矾如此重要,那为什么王维不直接写“人闲山矾落”?其实,山矾的得名很晚,据诗话材料,据说晚至北宋黄庭坚才给予它这样的命名。黄庭坚《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诗云:

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

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

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

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黄庭坚的诗前《小序》曰:“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本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传,而陋其名。予谓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海岸孤绝处补陀山,译者以为‘小白花山’,予疑即此花尔。不然,何观音老人端坐不去耶?”这个材料认为,黄庭坚给“野人”所“陋”称为“郑花”的“小白花”正式命名为“山矾”,还比附说翻译佛经的人把普陀山叫做“小白花山”,那么,这个“小白花山”山上盛开着的,一定就是这山矾花。这山矾花实在太“幽香”了,连那观世音都“爱著幽香未拟回”了,一直在这山矾花盛开的普陀山上端坐不去。

而山矾花原被称为“郑花”,南宋董嗣杲《山矾花》诗自有表明:

万花开遍郑花明,风堕纤纤萼频□(原缺一字)。

小白挼香传七里,繁英筛雪饯三春。

无言甘作凌波弟,有意端凝老子身。

叶染嫩黄成色易,苔阶积糁总归尘。

首句的“万花开遍郑花明”告诉我们,郑花山矾花开在暮春时节;而山矾花落,“繁英筛雪”之时,则是要“饯别三春”了。这首诗,除了山矾又名“七里香”、山矾叶子可染黄色等已知内容,还运用了黄庭坚歌咏山矾花的其他典故。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诗里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的句子,又说“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是排列道,梅花、水仙花、山矾花可称为香花三兄弟。故而董嗣杲《山矾花》说山矾花“无言甘作凌波弟”。

“清明前后,梨花开透”,“梨花落后清明”,而江南的山矾花与梨花颇相类似。南宋赵彦端《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词云:

山矾风味更梨花。清白竞春华。试问西园清夜,何如山崦人家。

楚东千嶂,吴江一棹,云路非赊。惟有相思两地,可怜淡月朝霞。

这首词很有开创意识,是写山矾花咏怀的佳作。上片突出了山矾花的“清白”,这显然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词作上片的“清夜”连同下片“淡月朝霞”的时间线,叫人一下子感知到词人的多情深情痴情,这分明是彻夜相思,大约就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了。

如果说赵彦端《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词作主要着眼于山矾花的颜色“清白”,并以此立意,则南宋张鎡《眼儿媚·山矾风味木樨魂》突出的亮点是渲染了山矾花的香气,并氤氲全篇。张鎡《眼儿媚·山矾风味木樨魂》词云:

山矾风味木樨魂。高树绿堆云。水光殿侧,月华楼畔,晴雪纷纷。

何如且向南湖住,深映竹边门。月儿照著,风儿吹动,香了黄昏。

哇,好美啊,皎洁的月光下,山矾花飘落下来,“晴雪纷纷”,却又春风拂面,“香了黄昏”。这样的“南湖”“竹门”,大约就该是传说中的“诗意地栖居”了吧。

而张鎡词作里所说的“山矾风味”是“木樨魂”的,这“木樨”也可写作“木犀”,就是指桂花。“山矾风味木樨魂”“晴雪纷纷”“香了黄昏”,如此唯美的场景,这样的俊逸潇洒,爱了爱了。

图片来源:浙江发布

反反复复解读下来,兜兜转转,这山矾花与桂花还真是纠纠缠缠纠缠不清。认认真真地较真,实际上,也不能就完全断定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之“桂花”所指必然为山矾花。

但山矾花如此清雅、美丽、幽香,是山间的春色无限,是月下的诗意无限,晴雪纷纷,香了黄昏,不可错过哦。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