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小莫说音乐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根了不起的指挥棒

撰文:莫梅
1610416800

上次说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说到青年指挥家黄炎佳,有读者问,演奏家都是看着乐谱演奏,那指挥家是干什么的?我的同事余三妹妈妈也打来电话说,“我带着我家小姑娘看今年的新年音乐会,小姑娘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我觉得三妹妈妈是了不起也是富有远见的,音乐欣赏的培养是小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有个办业余音乐学校的朋友为他的音乐教室曾经写下这样的广告语:学习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那我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指挥艺术是一门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掌控性和指导性的音乐艺术,在所有音乐学科里,它是最能体现个人才华、专业技术、文化修养、管理天赋的音乐门类。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发展到世界级指挥家轮流执棒的指挥家为例,能够登上这个世界舞台的指挥家,无一不是在指挥艺术上颇富天才、艺术上具有伟大成就,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人,例如,奥地利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Riccardo Muti)、新一代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等等。

赫伯特·冯·卡拉扬(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指挥家本身就是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观摩著名指挥家的排练中学习锻炼而成就为指挥家。一名乐团指挥是要指导一支编制完整的乐团从接触到作曲家的乐谱开始进行总谱分析、声部分配、分谱训练、和声对位复调的统筹,在这个过程当中,指挥家除了要掌握全方位的专业音乐理论并经过音乐院校指挥专业的系统教育、学习、培养而外,还要大量阅读相当数量的曲目和相当数量的其他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再到艺术实践中实施指挥一支乐团去完成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并在当中赋予指挥家个人的理解,通过较为充足的时间与乐团所有声部、所有乐器、所有演奏家的磨合排练,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音乐会表演,接受听者的检验。

里卡尔多·穆蒂(图片来自网络)

一名优秀的指挥家浑身上下都是充满音乐气质的,他的出场自带气场,一个眼神、一个起拍、一个收拍、一个唇语、一个笑容、一个皱眉,甚至一个脚步,看似不动声色,却自带感染力,把乐队所有成员都集中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优秀指挥的所有动作与表情都是会说话会歌唱的,他们全身的每一个器官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用以指导乐团成员在演奏中通过强弱、快慢这样的力度和速度去表现作品的分寸和层次,假如没有乐句、乐段、乐章以及各声部之间的分寸和层次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平衡又有变化,既有舒展流畅又有矛盾冲突,那么演奏出来的音乐便是死板的,没有生命的。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个伟大的作曲家、每一件伟大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指挥家在表现这些作品的同时都会在尊重和把握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表达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再现作曲家的意图。因此指挥家是一种带有非常主观和个人色彩的职业,他有可能会随着指挥家个人的成长、生活的阅历、音乐的素养的差异性,导致同一部音乐作品由不同的指挥家指导排练出相去甚远的听觉感知,也甚至同一个指挥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把同一个作品的演绎指挥出不同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增加、管控能力的成熟,指挥家指导排练的作品会更趋于深刻,更趋于丰富,但总体风格都不能有悖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例如,不能把贝多芬的风格演绎成莫扎特的风格,不能把巴洛克时期的风格演绎成浪漫时期的风格,这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才说指挥家是具有全局性、延展性、远瞻性的大格局的人物,除了理论素养、专业技术、艺术品味、指导能力外,还要具有丰满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包容对错的宽广胸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以及发现并尊重和保护乐团每一个成员的个性、才华、激情的乐团统领。

以下两个录音分别是两位世界指挥大师指导的我们熟悉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第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两位指挥家不同的指导演绎释放着不同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Wilhelm Furtwängler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_ I. Allegro con bri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Wilhelm Furtwängler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_ I. Allegro con brio

00:00 / -

↑↑这是德国指挥家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执棒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它的动机表现是命运敲门时沉重压抑的声音,整体节奏偏缓慢,这样的处理,表现了指挥家面对命运时的叹息和无力之感。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I. Allegro con brio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I. Allegro con brio

00:00 / -

↑↑这是奥地利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执棒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它的动机表现是命运敲门时咄咄逼人的声音,整体节奏偏激进,这样的处理,表现了指挥家面对命运时的坚定和必胜的信念。

指挥家和其他的表演艺术一样,不仅要传递美好的听觉享受给听者,还要传递良好的视觉形象给观者,因此指挥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除了要给参加演奏的乐团成员强烈的艺术感染以带动演奏外,还要塑造自身美好的视觉形象。良好的姿态,得体的手势、丰富的表现手段,使得指挥家所指挥并指导的乐团演奏的音乐效果和视觉形象完整展现,视听统一,所以,一场美好的音乐会是指挥家、演奏家和具有良好音乐鉴赏能力的观众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常说,一支乐团的气质其实就是一个乐团指挥的气质,它的表现从一开始排练到呈现在舞台上的终端表演常常带着指挥家性格特征的深深烙印。

音乐是抽象的,而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具象的,因此,我们也常常会说,一家电台电视台、一份报纸、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它所呈现的气质也常常带有这个媒体总编辑或者是这家企业老总的气质,因为他们就是团队的指挥,如果把这个团队比作一个乐团的话,团队里的各部门各工种就是各声部,各部门负责人就是各声部的声部长,各成员就是坐在各声部的演奏家,各声部的翘楚就成为各声部的首席,在团队指挥的统一指导下互相成全、互相补位、互相摆渡,同呼吸共命运,按照指挥的意图部署,推进完成一项一项的工作、一件一件的任务,所以,一个好的团队领袖就是一个伟大的指挥家,他具有全局性、延展性、远瞻性和包容性,团队指挥的格局大,这个团队的气场就大,反之。

上周,我有幸受邀参加了一个被称为“科技红大院”的发小们的聚会,他们是一群大大小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孩子们,有的退休了,有的还在工作,几十年来,时不常都会由其中一个孩子提起主张举行一次小型聚会,那天聚会有退休在家照顾父母的三姐,有在做生意的小联哥,有退休后痴迷玩遥控飞机的谭哥,还有生意走入正轨不需要常守就到处旅行的东哥,还有鼓捣把我拉去参加聚会的警察吉姨妈,聚会上最活跃的是三姐的小弟弟冯文哥,他公然宣称他是贵阳市三个最优秀的家长之一,因为他的儿子今年即将高考,目前已经取得民航飞行员的考试资格,正在努力争取获取空军飞行员的考试资格,儿子异常优秀,这是冯文哥最大的底气,当兵专业的冯文哥还有一个底气来自于他特别强调他不懂乐理不懂和声不懂复调,但是他能用吉他通过不同轨道的简单录音合成一首曲子,并拍了一个小视频显摆给我们看,视频里,冯文哥的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就像他所宣称和强调的一样,傲娇得很,快乐得很!

回到主题上来,指挥是干什么的?我理解的是,指挥就是把我们自己手里都有的那一根指挥棒成就自己为自己的指挥家,我们可以执棒指挥自己,尊重一日三餐、尊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的快乐、忧伤、沮丧,高兴就大声笑,悲伤就大声哭,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支乐团的指挥,成为一个团队的领袖,但是,我们可以像冯文哥那样,在自己的世界里挥舞自己的指挥棒掌控全局,哪怕世界上只有一个优秀的家长也要认定那个优秀就是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了不起的!

当我们面对开心、快乐、忧伤、沮丧四方面军压迫而来的时候,让乐理让和声让复调让技术边儿去,贝多芬就是这样,他总是在乐谱上重重地标记:“坚定不移地”!

无论卡拉扬,无论富特文格勒具有怎样的精神特征,他们都毫不例外地尊崇贝多芬每一部作品的最后都会指出的方向: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

编辑

曾璐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