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相呼,协作共赢,贵州生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广东市场渠道走在前列。2021年粤黔建立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将贵州农产品资源优势与广东资金技术优势深入结合,其中,六盘水市水城区获得中山市协作资金3.33亿元,投入农特产业1.15亿元,通过两地深度协作,不仅让水城猕猴桃产业结出硕果,更探索出一条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眼下,正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户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
贵州凯华营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今年的计划产量是450吨,到现在为止已经下货200吨了,每年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其中大部分销往广东方向。
好收成离不开好技术,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广东省中山市专家团队不仅协助制定了《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19项地方标准,还将大湾区成熟的灌溉、冷链分选技术引入当地。
贵州凯华营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水肥一体化是东西部协作专门为他们提供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准确把肥料施到果树上。有了现代化的技术,同样的面积,果园产量翻了三倍。
水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猕猴桃野生资源分布广、种类多,被誉为“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25年前,水城区开始试种红心猕猴桃,这份甜蜜产业从此起步。
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龙幔说,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叫做红阳和东红。2000年,水城区猴场乡从四川引入了红阳猕猴桃品种,后续又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引入了红心猕猴桃品种东红,现在这两个品种已经成为水城区的富民产业了,农户种植猕猴桃10亩地左右,能够实现年收入15万元以上。
为了让猕猴桃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科研人员进行了技术攻关。
贵州省植物园党委书记李苇洁说,猕猴桃产业发展苗木是基础也是关键,贵州的雨季集中在6月到8月,原有的砧木不耐涝,后期科研人员引入了新的砧木,耐涝性就特别好。现在,猕猴桃每亩可以增产500斤到600斤。
2021年依托粤黔协作机制,水城区与中山市共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10.3万亩提升至11.2万亩。
六盘水市水城区社会帮扶服务中心主任张文笔说,2021年中山市和水城区共建以来,投入协作资金,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成了猕猴桃的引灌系统7300多亩、防雹网 2200多亩,现在鲜果产量从2021年的2.5万吨提升到2024年的3.6万吨。
产量高的同时也得销路旺,依托大湾区市场优势,水城区与中山市两地持续发力,拓宽了猕猴桃销售市场,让小果子成为激活乡土资源、绘就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贵州水城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陶浩说,园区猕猴桃销售的渠道主要是广东和大湾区地区,2021年猕猴桃运往大湾区收入为79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能够突破6000万元。全年总的猕猴桃产值预计会超过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