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当下,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突破圈层、触达更广泛受众,成为媒体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百姓关注》用创新视角让主旋律报道焕发全新活力,栏目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文艺晚会,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取得了显著传播效果。通过84条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全网总阅读量接近6000万,展现了强大的内容创作力和传播影响力,其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在于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创新与传播方法论。
一、视角转换: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观照
《百姓关注》突破传统时政报道的框架约束,实现了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观照”的视角转换。栏目选择外国记者方浩明作为叙事主体,通过其参与阅兵的全程体验,生动展现了阅兵震撼场面和感人瞬间,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情感张力的故事线索。尤其方浩明在“东风-5C”出场时的惊呼和阅兵结束时哭红双眼的真诚反应,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成了视频的情感爆点。该视频全网阅读量近3000万,抖音端阅读量达1300万。这种个体化的情感表达,让阅兵报道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画面,而是有了温度的人物故事。车牌号“1945”的细节捕捉,更是体现了创作团队对符号意象的敏锐把握。通过“那不是空车是满载的英雄先烈”的情感解读,将历史记忆与当代情感巧妙连接,触发了观众的集体记忆与共鸣,抖音端阅读量更是高达1500万。《百姓关注》突破地域局限,以伊拉克记者方浩明的参与来拓展国际视角传播格局,提供了外来视角观察中国阅兵的独特价值。其真诚的情感反应,成了内容真实性和感染力的有力佐证。国际网友的反馈也被纳入报道视野。印度网友“尽管我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的感叹,前美国海军指挥官的赞叹,都成了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国际视角的引入,既增强了内容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也拓展了传播的边界,使报道具有了更广阔的传播格局和国际影响力。
《百姓关注》深谙“情感是传播的核心动能”,通过情感连接触发用户的分享与互动。栏目捕捉那些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瞬间:老者通过手机视频告慰先辈、志愿者微笑着道出“观礼愉快”、市民关心和平鸽是否归巢等细腻的情感细节,让宏大叙事有了具体的附着点,触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从历史纵深看,栏目注重连接过去与现在,通过对比展现中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报道强调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贡献,通过从“万国牌”装备到全部国产主战装备的变迁,让观众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巨大进步,激发出自豪与自信的情感。
二、形态创新:技术赋能内容表达
《百姓关注》在内容生产中始终坚持形态创新,以“技术赋能内容表达”为核心策略,深度融合多种新兴技术,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与用户体验。栏目在延续传统视频报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将人工智能、交互式媒体等新技术应用于内容创作,实现了表达方式和叙事逻辑的多维突破。其中栏目推出的原创AI短视频《我们的平安盛世,是先烈们负重前行》,实现对历史影像的修复与增强,并辅以AI配音与智能剪辑,极大增强了内容的情感张力和视觉表现力。获得抖音端56万阅读和7.8万点赞,显示出技术加持下主流话题的强大共鸣能力。另一代表性作品——SVG《一条永不熄灭的“抗战生命线”》采用交互式图文形式,创新了历史叙事方式。这种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不仅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拓展了主题表达的维度与深度。除此之外,《百姓关注》还系统布局移动端短视频传播,84条精心剪辑的短视频系列,这些视频严格控制时长与节奏,突出关键信息,契合移动端用户碎片化、高效率的消费习惯。通过对不同题材进行垂直剪辑与平台定制化分发,实现了内容与渠道之间的高度匹配,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半径。
《百姓关注》通过AI视频、交互图文与短视频矩阵等多种形态的创新实践,有效拓展了主流内容的表达边界,强化了情感连接与传播效能,体现出技术赋能背景下融媒内容生产的先进理念与发展方向。
三、平台适配:差异化分发策略
《百姓关注》在内容分发上深度践行“平台适配”原则,通过精细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有效实现了内容与渠道的高度匹配,从而实现最大化传播效能。栏目摒弃了传统媒体“一刀切”的分发模式,转而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特征和用户偏好,进行内容形态的适配性调整,实现了全网覆盖。以重大事件报道为例,在国庆阅兵系列内容传播中,《百姓关注》并没有简单进行跨平台同步推送,而是做了显著的内容形态调整:在抖音平台,侧重提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瞬间,配以节奏明快的剪辑和音乐,获得146.5万阅读量;在快手平台,内容风格更突出亲切感和地域性连接,收获41.2万阅读;而在自有平台“百姓关注APP”,则推出完整、深入的全景式报道,满足核心用户对信息全面性的需求,也获得35.4万阅读。同样,文艺晚会内容在抖音端依据其娱乐化、高互动特性进行重构,单条视频播放突破100万。这种差异化分发不是简单的跨平台搬运,而是基于各平台特点的内容再创作。抖音侧重情感瞬间和视觉冲击,微信平台则侧重于深度解读与情感延伸,通过长图文、SVG交互或H5等多种形式延伸用户阅读体验,强化内容的思想性和传播长尾效应。这种策略不仅突出各平台的差异化优势,也有效避免了用户对重复内容的审美疲劳,显著提升全网用户黏性与参与度。
《百姓关注》通过构建多平台协同、差异分工的传播网络,实现了声量的叠加和舆论场的串联,创造了接近6000万的全网阅读量。这一成绩不仅体现出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精准触达受众的能力,也彰显了其在平台化传播环境下的创新叙事与有效连接能力。栏目成功表明,基于平台特性进行内容再造与分发调度,是当前主流媒体提升传播效能、实现价值引领的关键路径。
四、结语
《百姓关注》九三阅兵报道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技术创新与人文叙事的完美融合”。栏目团队通过视角转换、形态创新与平台适配,让主旋律报道焕发全新活力,实现了接近6000万阅读量的传播效果。其创新价值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技术赋能内容表达,以情感连接触发传播,以全球视野拓展格局,以协同共振构建生态。这篇报道启示我们,优质内容永远是传播的根本,技术创新是放大传播声量的杠杆,而人文关怀和价值共鸣则是连接媒体与受众的精神纽带。《百姓关注》的创新实践,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树立了行业标杆。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媒体能够以创新为帆,以内容为桨,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作者:吴盼 娄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