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播雅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开创高校与省级书院合作共建、优势互补新篇,共同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样板和范式。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中共贵州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原主任、省社科联原主席李裴,贵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贵州播雅书院名誉院长何京,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校长王林,校领导张鹏程、杨声国、周杰、吴嶷晖、任达森、黄其松,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奉政,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长任洁,贵州播雅书院理事长、院长石行,名誉书记樊章权,副理事长、副院长黄顺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由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杰主持。
贵州播雅书院是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双重主管的贵州省唯一一家省级书院,导师团队由省内外众多学者、专家、教授以及民间国学礼乐文化传承人组成,秉承“正心奉道•传播风雅”的院训,坚持“关注人文、关注本土、关注当下、关心家国、服务社会”的治院理念,积极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传播、传承、培训、教育、推广工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目前,已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乡村等活动,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传统文化公益活动,着力推进贵州•中国私塾(民间儒学)古典传承教育法抢救性采录整理、乡村振兴、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吟诵)推广工作。
在签约仪式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说:“贵州民族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工作,进入新时代,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和讲话的重要精神,大力研究贵州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与相互促进等核心课题,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大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贵州的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面对新的历史重任,我们认为,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化是很重要的因素。播雅书院的石行院长是我们贵州民族大学杰出校友,他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创新创业的项目并做出规模在全国罕见,已经成为贵州具有很强实力和代表性的书院。贵州民族大学与播雅书院的强强合作,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大学的课程,增强我们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涵养,同时利用高校的优势,为乡村、地方政府等机构和单位开展培训工作,夯实传统文化根基,促进文化强省建设,为贵州经济文化又快又好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播雅书院将共同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民间文传承弘扬基地;共同申报建设中国书院文化联盟,助推使之落地花溪、落户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书院联盟基地并开展相关学术文化活动;共同打造国家级、省部级的乡村振兴“高校实践”样板;共建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播雅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开展面向省内外的乡村振兴人才和各类文化培训;共建专家团队,合作申报乡村振兴、民族民间文化创新实践等国家级、省级课题;共建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实践、孵化基地。同时,探索合作申报、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等相关专业,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为切入口,探索与东盟人文学院的国际化教育、培训合作。
对于与贵州民族大学的战略合作,贵州播雅书院院长石行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民大和播雅签约,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母校的温暖和关怀,播雅书院一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与民大同行,和时代同频,立足贵州,传承文化,关心家国,服务社会,为贵州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大局贡献播雅的力量。”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中共贵州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原主任、省社科联原主席李裴说:“贵州民族大学近几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成就喜人,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这次与贵州播雅书院签约,不是某个系的行为,而是上升到‘民大’的层面,说明贵州民族大学领导班子眼光独到,发展思路宽广。贵州播雅书院的发展历经困难,如今在省内文化圈影响广泛,相信在贵州民族大学的帮助支持下,会有更好的发展。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播雅书院能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幸运的时代和奋斗的时代进行文化上的强强合作,可喜可贺。我相信强大的文化力量,可以给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任达森与播雅书院院长石行签订合作协议
贵州民族大学党办、校办、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文学院等部门(学院)负责人,贵州播雅书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嘉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