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八章节选2

1623893400
积分商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长征》

第三期:第八章《恭贺新年2》 

跬步至千里 聚沙成铁塔

本期诵读: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谢治刚

中共黔南州人民医院门诊党支部党员 刘佳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三期:第八章《恭贺新年2》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三期:第八章《恭贺新年2》

00:00 / -

点击音频收听↑↑↑

《长征》

作者:王树增

第八章 恭贺新年

(接上期学习)一九三四年的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州最贫苦的山民被称为“干人”,红军总司令朱德对这个称呼的解释是:“他们所有的一切完全被榨干了。”这些扶着原始的木犁在石缝中劳作的人衣不蔽体,目光呆滞,唯一的栖身之处是茅草搭盖的窝棚。贵州的财主和军阀以挥霍和奢侈著称全中国,他们囤积着大量金银、鸦片、盐巴和枪支的房屋高大华丽,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城堡,高耸的屋檐尖角弯刀一样翘向阴沉的天空。他们的军队由步枪和烟枪装备起来,对付省内的“干人”凶恶无比,对外作战的能力却十分低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除了盛产鸦片,贵州是中国西南部的贫穷省份之一。

    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时年四十一岁。十九岁时,因为感到在富裕人家当家庭教师地位低下,王家烈加入了贵州陆军步兵第六团,成为一营三连的一名列兵。他参加过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列兵的位置一直升迁为连长。当他成为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后,一九二七年奉命率部进入湖南进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但是,他的部队还没与起义的农民军接触上,就和湘军先交上了火。王家烈的黔军孤军深入,左右无援,屡屡失利,最后屈辱地返回了贵州。一九三〇年王家烈再次奉命率部进入湖南,配合中央军“围剿”湘鄂西根据地,结果因为“出兵积极,会剿有功”,被蒋介石任命为湘黔边“剿总”司令。他的部队不但驻守在湖南的地盘上,还每月从蒋介石那里领饷三万,湘军首领何键也不得不每月向他支付军饷两万。这一年的十一月,王家烈出席了国民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

会,从此和蒋介石、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大员拉上了关系。仗着这种关系,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一九三二年春,王家烈兴师动兵直取贵阳,打赢了争权夺利的省内战争。国民党中央立即任命他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自此开始了他对贵州的全面统治。一九三四年八月,王家烈协同桂军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的红六军团作战。十月,他接到了蒋介石的电报,电报说中央红军已经离开瑞金西进,有进入贵州的趋势,要求黔军“择要堵截”。

王家烈和蒋介石的关系十分微妙。

在贵州地面上,王家烈看上去是绝对的统治者。但是,由于贵州各路军阀内部争斗剧烈,因此在贵州地面上实际形成了几股互相牵制的势力:犹国才部割据盘江地区;侯之担部割据赤水、仁怀、习水和绥阳等县;蒋在珍部割据正安、沿河等县;而王家烈真正能够实施统治的区域仅仅是贵州南部和东部的十几个县,他可以直接指挥的部队也仅仅只有两个师又五个旅。那些割据在贵州各方的军阀口头上都拥护王家烈主席,但是王家烈主席根本无法调动他们的一兵一卒。蒋介石在支持王家烈统治贵州之后,又暗中支持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以利用军阀的势力牵制、削弱王家烈,使他无法扩展自己的军事实力。蒋介石在等待着由中央军吞并贵州的最终机会。为了既防共产党又防蒋介石,同时在贵州的各路军阀中取得军事优势,王家烈一直做着倒卖鸦片的生意,即把贵州出产的鸦片大量运到两广地区,以换回黔军需要的武器。随着与两广军阀的往来深入,王家烈和与他有着同样心情的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订立了“三省互助联盟”,企图联合起来暗中与蒋介石抗衡。但是,粤桂黔的联盟关系很快就被蒋介石知道了,王家烈自此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心头恨。虽然表面上蒋介石依旧对王家烈褒奖有加,但是王家烈明白这只是时机未到,一旦时机成熟,蒋介石定会毫不犹豫地把他置于死地。

现在,蒋介石的机会来了。

王家烈十分清楚,如果中央红军真的进入了贵州,那么,共产党要占自己的地盘,自己势单力薄无以抗衡,而蒋介石的中央军必定会以追击红军为借口跟着进入贵州,自己流离失所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忧虑中的王家烈想到了“三省互助联盟”,于是他急忙与陈济棠和白崇禧联系。联系的结果是:白崇禧答应桂军派出两个师位于黔南都匀、榕江一带策应;陈济棠答应粤军派出一个军位于桂北柳州一带策应。陈济棠和白崇禧都说:“若再远离各自的省境,自己的后防就会空虚。”王家烈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旬,当中央红军已经到达湖南南部,正继续向西行进的时候,王家烈在贵阳召开了第二十五军和贵州省政府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堵截可能进入贵州的中央红军。具体部署是:乌江以北防务由侯之担部负责,乌江以南防务由犹国才部负责。为了不得已时能够迅速向广西方向靠拢以得到支援,王家烈自己担任了防守贵州东南部的指挥。

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军,即黔军,总兵力为十二个旅。

就在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通道讨论红军行进方向的时候,王家烈率领第二十五军军部到达了贵阳与镇远之间的马场坪,那里的一户人家的厢房成了黔军的前线指挥部。王家烈在这间厢房里召开了军事会议,黔军所有的军、师两级长官都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划分防区、协调作战和补充供给等问题上进行了一番争吵,但是吵来吵去并没有令在贵阳制定的防务计划有多大改变。唯一不同的是会议气氛:在贵阳的时候,中央红军离贵州还远,黔军将领无不表示坚决执行委员长的命令,愿意肝脑涂地不惜一切与红军作战;可是,现在红军近在眼前了,各路军阀却纷纷表示绝不能与红军硬拼,应该或追而不堵,或堵而不打,或打了就跑,或让路通行。尤其是听说薛岳率领的八个师也要进入贵州境内时,所有的黔军将领都认为,无论如何还要对中央军留上个心眼儿……

散会之后,王家烈把几个心腹师长留下了。心腹们秘密分析的结果是:中央红军虽一路西进,但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占据贵州的意思。因为目前所有的情报均显示,红军前进的方向并不是省府贵阳,而是贵阳以北。难道红军有北渡长江进入四川的企图?如果真是那样,黔军有什么必要在贵州境内与红军打仗呢?让他们过去好了。最令人担心的倒是尾随着红军的薛岳的那八个师,听说他们已经接近贵州边界了。

王家烈当即决定回贵阳去,以待观望,再做图谋。

王家烈所不知道的是,共产党中央红军即将进入贵州,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军也正向贵州集结,由此将导致中央红军与薛岳的中央军和王家烈的黔军在贵州的穷山恶水之间发生一场血战。他更没想到的是,这正是希望中央红军离自己的地盘越远越好的粤军和桂军万分高兴的事。为了表达他们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一日,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名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类似“请战书”的电报,措辞与仅仅十天前白崇禧为湘江一战给蒋介石发出的那封充满狡辩与讥讽的电报判若两人。这封请命出兵的电报文辞华丽,慷慨激昂,读来颇有点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架势:


南京中央党部、五中全会、广州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会、国民政府林主席、行政院长汪、军委会蒋委员长钧鉴:

共匪朱、毛正突围西窜,号称十万,气焰紧张,天诱其衰,是我军最好歼灭之机会。途次信丰、安息、铅厂、城口、仁化、延寿、九峰、良田、临武、下灌、四眼桥、道县、洗砚圩、桃川、四关、文市、新圩、苏江、界首、寨圩、珠兰铺、宝洛冈、石塘等处,经我湘、粤、桂各军节节兜剿,计已歼灭过半。计凭隅匪众约五万人,转向湘、黔边境,所过之地,焚毁掳掠,庐舍为墟,非各路大军继续追剿,不能根本肃清,若任其转黔入川,会同萧、贺、徐匪,则共祸之烈,不堪设想。盖川、黔两省,卵谷西南,山深林密,形势险峻,远非赣、闽无险可恃之比,若不趁其喘息惶恐未定,加以猛力攻剿,则匪众一经休养整顿,组织训练,北进足以赤化西北,打通国际路线;南向足以扰乱黔、桂,影响闽、粤,破坏东亚和平,危害友邦安宁,而党国民族之危亡,更将无从挽救。济棠、宗仁、崇禧等,迭承各方同志奖勉有加,亦应当仁不让,继续努力,窃以为共匪不除,国难未已,一切救国计划,皆属空谈。粤、桂两省军旅,素以爱国为职志,拟即抽调劲旅,先组编追剿部队,由宗仁统率,会同各路友军,继续穷追,以竟全功。如蒙采纳,即请颁布明令,用专责成,并请蒋委员长随时指示机宜,俾便遵循。除另派专员面陈一切机密外,谨此电闻。

陈济棠 李宗仁 白崇禧叩。真印。


这种把戏蒋介石见得多了。

十几天后,蒋介石回了封电报,说了几句“至深感佩”的客气话后,拒绝了粤军和桂军进入贵州的要求。

不知当时蒋介石是否留意到这封“请战书”的“北进足以赤化西北,打通国际路线”这句话。两广军阀的预感具有惊人的前瞻性——在未来的一年中,不断地向中国西北行进的中央红军,其军事意图之一就是“打通国际路线”。

黎平,黔东南紧靠湖南的一个边界小城,小城被云贵高原的翠绿山峦所环抱。

红一军团的三团和六团顺着简易公路急促前进,十二月十三日,在平茶附近击溃了黔军周芳仁旅一个营的阻击,很快接近了黎平县城并开始攻城。战斗进行得出奇的顺利,红军的攻击刚一开始,黎平的城门就打开了——从县城里面跑出来一群百姓,敲着锣鼓说欢迎红军长官进城。原来,黔军一个团的守城官兵昨天已经全跑光了,团长带着家眷更是跑到了数十公里之外的榕江。和黔军一起逃跑的还有县城里的豪绅地主们。因此,当红军进入黎平县城时,这座县城里实际上只剩下了穷苦的“干人”。红军官兵部署了警戒之后,打开县政府的仓库一看,顿时心花怒放:敌人没来得及销毁和转移的大量的粮食和盐巴完好地堆积着,不但可以分给县城里的穷苦人,还足够所有的红军官兵饱饱地吃上几天。

在黎平县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在湘江战役中身负重伤的红三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长白志文终于苏醒了。半个月前,在湘江西岸新圩的阻击阵地上,桂军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射入,打断肩胛骨之后,横穿过他的肺部而出。一直昏迷的白志文在师长李天佑的安排下,被红军官兵抬过了弹雨横飞的湘江和山峰险峻的老山界。苏醒过来之后,白志文被送到军委纵队的休养连。担架刚一进小院,白团长一眼看见了他的老上级何长工,他喊了一声:“何军长!”然后他又看见了在瑞金红军学校上学时的学员队政委董必武。白志文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声音来自小院东墙根下一溜排开的四副担架。白志文看见的全是红三军团负伤的干部:炸伤了一条腿的五师政委钟赤兵,胸口中弹的十六团团长李寿轩,脚被炸烂了的四师师长张宗逊和腰部中弹的十一团团长文年生。白志文的担架也被抬了过去,和墙根下的那四副担架排在了一起。

钟赤兵说:“差不多凑齐了,够组建一个师的!”

军委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在中央红军过了湘江之后被重新整编。周恩来决定把分散在各军团的女红军、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与重伤员们集中在一起,以方便照顾和管理。自中央红军军事转移出发以来,被分散到各军团的女红军们和所在军团的官兵之间偶有摩擦,主要原因是在实行平均主义的红军队伍中,官兵们看不惯对女红军的特殊照顾。和红四方面军的妇女团不一样,中央红军中的女红军大都不是战斗员,矛盾的起因常常是为了吃。分给女红军们的粮食不够吃,而且她们还需要红军官兵替她们背米行军。

休养连整编后,周恩来决定让何长工担任休养连连长,这个奇怪的任命让何长工感到很突然也很为难。周恩来对他说:“你的任务就是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转移结束的时候,他们在,你也在,两全其美;他们在,你牺牲了,我追认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丢了或者牺牲了而你还活着,我就要你的脑袋!”然而,何长工作战任务繁重,根本无法具体负责,于是周恩来又调来了原第八军团卫生部部长侯政当休养连专职连长。侯政内心紧张不想干,周恩来说:“工作光荣,责任重大,损失一个杀你的头。”侯政这下子就更紧张了。女红军李坚贞也被派来任休养连指导员。参加红军前当过童养媳的李坚贞性情泼辣,快言快语,办事能力很强,而且山歌唱得很好,只要一有空她就扯开嗓子唱,那首“新做的军鞋四方方,哥哥他穿着上战场”每每唱得红军官兵们心驰神往。

休养连三百多人,四十副担架,十多副担子和药箱,几十匹骡马。

休养连开会的时候,董必武说:“我们虽然是老弱伤病,但是我们是红军,要像战斗连一样生活战斗。”

红三军团的五名干部也躺在担架上开了个小会。钟赤兵说:“我们要把平时对战士讲的话,今天对自己讲,严格要求自己。”大家跟着钟赤兵都说了几句,说的意思很一致:我们是一个特殊的集体,特殊就特殊在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几个躺在担架上的人都把手伸了出来,然后他们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那么多的战友永远地留在了湘江两岸,二十九岁的红军团长白志文没想到自己还能如此安静地享受西斜的温暖阳光。在以后数十年的残酷战斗中,他征战南北并一直活着,直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策划、编审配乐:莫梅

录音制作:周晓鸣、杨曦、曾黎、李彬

版头播报:易相君

版式设计:徐晨晰

摄影:梁林杰

学习计划指导:郑东升

监制:王丹

特别鸣谢:贵州广播电视台录制中心党支部

技术支持:贵州广播电视台录制中心7.1.4全景声录音制作系统

我们下期学习再会。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