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日本人伊藤武著有《亚洲美食之旅》一书,其第七章第一节,收入其妻子伊藤亚琴一九九八年为《朝日新闻》所写的通讯《纳豆与饺子》,开篇就写到:“‘纳豆臭。’这是我的故乡——中国贵州省——形容脚丫子捂得特别臭时的表达方式。我来日本已六年了,和日本人结婚也已五年,即使是现在,每次遇到日本人,只要听说我是中国人,他们就会问:‘能吃生鱼片吗?能习惯纳豆吗?’第一次被人这样问时,我能理解对方为什么问生鱼片,但却吃惊于问我关于纳豆的问题。因为,我甚至想说:‘日本竟然也有纳豆。’”
水豆豉
的确,贵州人见到纳豆,毫无违和感,因这不就是我们的水豆豉么?形状味道乃至黏答答的牵丝,皆熟悉无比,就像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然而更有意思的,其实是作者写到的心态:“你们居然也有?!”说实在的,生鱼片如今成为日本的一大宗代表性食物,弄得好像但凡食之,便是日本舶来,实则不然,要知道,中国人食鱼生的历史可上溯到先秦,或称鱼鲙、鲙,即鱼肉细切之谓。由来久矣,不折不扣是我们自家的原产,且绝不限于海鱼。
如今仍保留吃鱼生的地方仍然不少,我在广东就吃过,不止一次。
极新鲜的鱼生切好,置大盘中,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花生碎、芝麻等搭配,浇上秘制的酱料,拌匀即可食,口感层次丰富,同时也不掩鱼生自有的鲜甜,窃以为滋味并不逊色日本生鱼片。
豆豉鱼
讲回纳豆,《亚洲美食之旅》一书还说,纳豆在东南亚也有,“前些日子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吃到了清迈特色菜纳豆咖喱,夹杂在香料中独特的味道,一下刺激了我的食欲”。
贵州人爱吃豆豉,自幼习惯的食物味道出现在异国他乡,确如故雨旧知,叫人兴奋而感怀。
豆豉出现也早,是一种古老的豆类发酵调味品,也称为“幽菽”,一看可知跟豆有关,按照发酵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咸豆豉、淡豆豉以及干豆豉、水豆豉,这里只说水豆豉。
水豆豉蘸水
水豆豉在贵州人心目中,是个常见的食材,处处菜场都有得卖。上点年纪的阿姨们,往往还要多比较几家,观其形色,嗅其滋味,以定取舍。至于吃法,最简单者凉拌,大葱撕条,加入水豆豉、糊辣椒、酱油即得,配热饭,嗜者立马口水涌动。
且水豆豉还奇妙地适合跟更多的素菜适合组成一对CP,折耳根、蕨菜、芫荽、秋葵……也一样情投意合,互相帮衬。在贵州人最爱的素煮系列中,它也随时可以掺和进去,无论素瓜豆还是素白菜苔,弄一个水豆豉蘸水,皆可顿增缠绵之感。
我个人却偏爱在炒食蔬菜时跟水豆豉套套近乎,而这其中,最妙的点睛之笔,是水豆豉与茼蒿菜或者白菜苔的组合。经过高温翻炒后,水豆豉那缠人的黏丝不复存在,口感也发生微妙变化,记得以前写过,尤其是炒茼蒿菜,两者都有一点别致的气味,偏偏在化学反应中变为异香,一壁厢大嚼特嚼,一壁厢不仅有些优越感涌上心头,觉得邻国日本的饮食文化真是可怜,这等好物,只会拿来拌饭吃,要论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确还欠些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