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华国出生在困牛山村,小时候爷爷经常跟他讲红军来困牛山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会伤害老百姓的故事,红军精神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
这里是革命老区,必须要有所红军学校,这个精神才能代代相传。去年全国两会上,鞠华国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谈起了困牛山的事。
全国人大代表鞠华国:“我们申报了红军小学,以前是没有的。”
“部省合作当中,加强对红色老区的扶持,也配合你们的方式,把贵州最好的事情在全国来分享。”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道。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半年时间,困牛山红军学校就建成了。
全国人大代表鞠华国:“同学们,我们困牛山有什么样的故事呀?”
“‘浴血困牛山’‘一双红军留下的筷子’‘永远不褪色的号兵’……”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学生们踊跃回答。
“目前总的有282名学生,覆盖了困牛山等6个行政村的孩子,通过红色书籍人人读、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影片人人看等一系列活动来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让孩子们时刻铭记老一辈革命精神。”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副校长杨勇表示。
这条红色步道,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以前这一片是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游客打卡点。当地村民还把这里建成蜂糖李果园,游客们可以观光、品尝,把水果带回家,有产业就有增收,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蜂糖李,长得如何?”全国人大代表鞠华国和当地村民交谈起来。
“这棵果树起码要结100多斤果子,看这个花苞的长势,今年效益不错。”困牛山村村民王官喜说。
在困牛山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三千多元,提高到现在的两万多元。如今,鞠华国带领乡亲们修建了农耕体验园、红军广场,扩大了太秋甜柿的种植规模。如何让更多产品卖出去,一直是他关心的问题。
“多年来,我县客货运输常规靠国省干道和高速公路,所以今年,我建议国家及有关部委将涪(陵)柳(州)铁路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设内容,并且在革命老区贵州石阡县设进出站,建成后将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铁路、旅游铁路。石阡,也一定会越来越好。”鞠华国说。
石阡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