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的典型省份,无论是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区位限制,还是与东部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差距,以及自身产业结构竞争力不足,都是贵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贵州优化开放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风采明确了行动坐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提升硬件水平
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连接沿海港口与沿边口岸,以海运、陆运、空运等模式联通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与东盟主要国家,辐射澳新、中东及欧洲等地区,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提出后,西部地区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5502车次,货值超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9%。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西部地区原来的发展格局,消除了西部地区远离国际市场的不足。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贵州要抓紧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拓展市场通道。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加快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推动设施联通建设,改变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发展劣势,实现融江、入海、拓边的全新发展格局。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北通达新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对接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搭上陆上丝绸之路的便利;向南直达北部湾港口群,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是提升区位优势。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争取中央对贵州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渝黔、黔桂等铁路干线扩能和贵阳国际陆港、海铁联运线路等建设,形成连接成渝、北部湾的“十字形”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提升贵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枢纽地位,增强贵州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能。
二、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经济合作
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动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是我国促进西部大开发快速推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贵州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快速成长为长江经济带的延伸。一是立足历史基础。地理上,贵州与四川、重庆毗邻,乌江、赤水河两大水系贯穿黔北与川渝,自古有“川盐入黔、黔酒出山”的千年航运传统。在人文上,贵州与川渝地区方言习俗、饮食文化、宗族血缘同根同源,巴蜀文化圈交融密切。这是贵州经济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历史基础,积极推进开放,主动寻找合作机遇,必然可以开拓贵州经济东向的新高度。二是落实政策精神。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要求,贵州要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贵州要落实好中央的政策精神,把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的红利。三是探索合作新模式。近年的区域合作中,川渝黔三地区域协同发展稚型逐步形成,“成渝研发+贵州制造”“成渝市场+贵州资源”等新型区域协作范式成效正在显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贵州可以积极探索“飞地经济”,邀请成渝双城经济圈乃至长江经济带各省来贵州建设“飞地”,寻求这些省份帮助贵州建立“反向飞地”,在利益共享模式下实现贵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制度型开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增长极之一,相比京津和长三角,其中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水平高于全国其他省区。贵州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在于促进制度型开放,让贵州更快更好地对接国际高水平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实现营商环境的高质量提升。一是实施湾区制度+贵州创新。借鉴广东2023年实施的湾区“四大平台+”的模式,积极引入湾区在制度创新上的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贵州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标准创新,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增强市场主体公平公正感,打造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高地。二是争取设立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接湾区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为争取设立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条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贵州内陆港建设,探索东西部产业协作示范区,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相互循环的“双循环”结合体,走出一条与新疆、广西、云南等临边省份所不同的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道路。
把握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全面改善贵州在国内国际市场网络的地位,为贵州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贵州与全国GDP总量最大、活力最强的长江经济带连为一体,增强贵州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拓展发达地区资源进入贵州的空间;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贵州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对接,提升贵州营商环境,为争取设立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条件,以开放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全方位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市场运行规则、市场主体建设等,实现贵州跳跃式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写作组
执笔人:贵阳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发展教研部 蔡彩虹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动静智库专题页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动静智库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