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以“智在云端 驭见未来”为主题的智能汽车大会2025在贵阳召开。
会上,华为云CloudVeo智能驾驶云服务正式发布,由贵州省政府联合华为云、长安科技、奇瑞汽车等打造的全国首个具备大规模超节点技术的汽车专区——华为云贵安汽车专区也正式上线,将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全国覆盖、稳定可靠、安全合规的云基础设施。搭载华为云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的长安天枢智驾也同步亮相。
当天,政府部门、头部车企、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嘉宾齐聚,围绕AI时代智能汽车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展开探讨,共话产业发展方向。
政策+算力双驱动,贵州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关键阶段。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攀升至44.3%,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装车率达到67.8%,智能化成为产业核心驱动力。然而,面对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更高要求,行业仍面临EB级数据处理、百Eflops算力缺口、百亿公里仿真验证等关键挑战。
近年来,贵州以“顶层设计+专项扶持+产品开放”政策矩阵推动数字经济,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道路覆盖多类场景,同时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与智能驾驶产业形成协同。
算力与数据成关键,AI重构产业价值
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云业务部部长 陈林
“算力”“数据”成为本次大会的高频词。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云业务部部长陈林介绍,在持续深耕汽车云领域的同时,华为云扎根贵州,布局了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致力于帮助贵州打造新的算力高地、数据高地、行业应用高地以及AI人才的培训基地。目前,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在贵州部署已超过40套,众多头部车企已经在使用贵州的智算资源。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 戴一凡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戴一凡指出,当前行业万卡级算力集群有效使用率不足30%,线性度低于80%,“堆算力”更需“用好算力”。为此,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联合华为云、奇瑞、长安等启动《智驾算力运营白皮书》,探索算力效率提升标准。
车企实战:AI技术落地多场景
会上,多家车企分享AI应用成果。长安科技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副总经理梁锋华介绍,长安以“超高算力+高质量数据+超强算法”构建“一体两翼”AI战略,天枢智驾系统突破显著,同时计划2026年前推出飞行汽车、2027年发布人形机器人,探索技术跨领域应用。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总监李当当聚焦辅助驾驶VLA创新,其系统加入“深度思考(CoT)”功能,可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场景记忆等,如精准执行“前进5米”指令;目前理想辅助驾驶累计里程超43亿公里,用户超134万。
广汽集团产品本部本部长张雄关注智能座舱生态,他提到当前车机APP仅100余个,远少于手机端80万+,广汽与华为云合作的“云车机”方案,通过云端迁移算力与生态,实现“手机扫码同步APP”,还能解决老车型算力不足问题。
产业协同:从单点创新到生态共赢
车百会研究院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 师建华
车百会研究院副理事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强调,当前,智能汽车产业已进入“跨界融合2.0阶段”,软件与电子硬件成本占比持续攀升,2030年软件成本或达8%-12%,“数据+AI+软件”将成核心利润点。他建议车企分阶段推进AI转型,通过股权投资、联合定标等打破传统供应链,构建协同生态。
奇瑞汽车智能化中心高级经理朱军印证协同价值:目前企业已与华为云合作实现“单集群千卡线性度超90%”“数据处理T+1”“自动化标注率超90%”,未来将联合打造国产万卡算力集群,加速L4级智驾商业化。一汽丰田IT部长李春阳也提到,自2022年与华为合作以来,已完成核心业务上云,构建起云原生IT基盘支撑数智化转型。
据悉,随着CloudMatrix 384超节点计算架构完成规模化部署,以及贵安、乌兰察布、芜湖三大汽车专区协同布局的加速形成,华为云正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云基础设施体系。未来,中国智能驾驶技术有望在云端算力、数据闭环与安全验证等多个维度构建领先优势,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输出“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