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革命先驱与马克思主义在贵州的传播(三)
00:00 /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的革命先驱们,因长期身处异地,他们与家乡亲友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书信来往。贵州各族人民深受封建主义、反动军阀剥削压迫的境况,是他们刻骨铭心的。
随着革命斗争的磨炼,他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革命信念愈加坚定,深知自己肩负着为中国人民为家乡父老谋幸福、求解放的重任。为拯救国家危亡,唤起民众觉悟,他们通过书信、诗赋等形式,向家乡亲友宣传革命真理,表明舍弃个人一切,为求人民幸福的远大理想。
邓恩铭多次写信告诉亲友,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报国,就要干革命,要跟共产党走。他牺牲前在狱中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信《诀别》中,告诉家人,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和甘愿为党献身的高尚情操。
1899年生于贵州瓮安县的冷少农,为追求真理,于1925年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在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办公室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曾任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打入国民党内部进行地下活动,为党搜集了大量情报,1932年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他在给家人、亲友的信中深刻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坚定信念:“我还可以为痛苦的人类尽相当的力量。我应把我的身上许给一般劳苦群众,愿为他们实现他们的利益,解除他们的痛苦……前途虽是茫茫,自然会有光明的一天。”充分显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崇高志向和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