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最近两趟出差,前后去了宁夏和甘肃,皆为祖国大西北,牛羊肉闻名遐迩,得以大快朵颐。北方羊大,一个在敦煌工作了四十几年的朋友告诉我,他自己退休无事,弄了一片草场,养了数十头羊,大者宰杀下来有近百斤肉,“养了将近五年,远比一般人认为的羊羔肉好吃太多了”。
羡慕不已,好在朋友说,你下次来敦煌,一定能尝到。
我是道道地地南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却不知为何嗜食羊肉——不是说贵州不产此味,但毕竟并非本土肉食中的大宗——当然本土也有好羊肉,只是大异北方羊肉之趣,虽曰偏瘦,烹饪得法,也自有妙处,不让他处。否则,解释不了为何贵州各地皆有自成一派,且互相不服气的羊肉粉。
在水城、金沙、遵义这三大贵州羊肉粉名门中,我个人偏爱遵义风味。老友杨胡子,河南人,也是其死忠粉。还记得好多年前,我们到遵义出差,晚上八点多才赶到市里,朋友备好了一桌饭菜等着,进包房前,他跟我耳语,“假装吃一点,待会我们去整羊肉粉”。
如约,饭桌上我们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匆匆结束,便去大快朵颐。
出差期间,一日三餐乃至四餐羊肉粉。好在遵义羊肉粉大门派下面还有小分舵,各有特色,数日不厌。杨胡子甚至因此上火,流了不少鼻血。
贵州土山羊,偏瘦所以不免于柴,但有咬劲,所以别具风味,倒不好妄自菲薄的。平生食羊肉的快事之一,是差不多十年前在水城县南开乡偏坡村一户小花苗家中。
苗家风俗,每逢重大节日或是有贵客上门,必要杀羊款待。一口直径足有三尺的大锅支在土灶上,炭火烧得极旺,两头全羊砍成小块,早自炖得烂熟,嘟嘟地冒着热气。汤面上漂着一层红油,望之垂涎欲滴。
羊肉连汤捞入土碗,满满地抓一把择好洗净的野生芫荽堆在上头,伸筷子一搅,香气顿时扑鼻,佐以大碗白饭,吃得满头大汗。末了盛一海碗原汁原味的羊肉汤,吹开油花,趁热灌进肚子,其滋味绝非寻常可比。
顺带说一句,羊肉性热,水城常年气候阴冷,食之可御寒气,故而当地羊肉粉极为有名,只是药味偏重,吃不惯者难免不喜。
然而我始终还是对遵义方向的羊肉做法更加青睐些。同事老魏,南白人,也就是现在的播州区,每年冬至前后,他都会费钱费力,特地带羊肉汤锅馈我一尝,借此谢过,也希望他再接再厉。
好在最近居然在贵阳找到一家颇为地道的合马羊肉汤锅店,地处王家桥附近,开车十几分钟即到。老板的母亲是遵义仁怀合马镇人,做得一手好羊肉,在朋友怂恿下,索性开店营业。半信半疑地上门,等不多时,羊肉端进来,鼻子里闻到味,心里便暗暗喊一声好,知道来对地方了。
照例还是红汤最宜,且最能发挥贵州羊肉的特点。鼻子闻到的,其实就是这红汤的滋味,感觉得到,不仅辣椒好,而且以油制之时火候也到位,香气全出。至于肉,贵州吃法讲究带皮,事先打过招呼,羊肉要略肥些的,羊杂也备了一斤,再加羊血和豆腐,肠肝肺俱全,最后加上几只羊蹄,这便齐活。
静待煮开,忙不迭开吃,蘸水都不用,味道早煮进去了。要知道,肉和杂各有各的不同口感,左一口右一口,层次不断转变,简直停不了嘴。至于羊蹄,炖得烂熟,筷子轻轻一夹便从骨头上脱下来,软糯腻滑,顷刻便啃掉一只。羊血的处理据说有独到之秘,久煮不老,入口即化。吃到七八分意思,最后点一份米粉下锅,连汤捞入碗里,作为主食,完美。
特地要了老板电话,表示一定会是回头客,结果第二天便带家人上门,博得一片好评。
话说羊肉膻味重,大约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在外吃饭,不时碰到店家标榜烹制羊肉善于去膻味,总是不能理解,羊肉无膻,还能叫羊肉么?
没有羊膻味的羊肉,就好比不会起泡的肥皂。
要吃羊肉哪能不惹一身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