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黔岭丰碑·闪光的青春】深河桥:抗战精神,山河为证

动静原创
1753167900
动静原创

深河桥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麻万镇与影山镇交界处,拥有400多年历史。因两岸地势陡峭险峻,又地处山间河谷之中,该桥自古便是南北通行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重要的军事价值让深河桥在战事中经历了“三毁四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抗战期间,深河桥用“一桥之力”阻挡日军侵略步伐的故事。

不可逾越的鸿沟——深河桥

1944年,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日军于当年4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并于11月占领了河南到广西的大片地区,打通了连接越南的通道。

为减轻滇西军事压力,同时也防止中国军队南下广西,日军制造了进攻贵阳、重庆的假象。1944年11月底,日军从广西兵分三路进犯贵州,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奸淫、掳掠,黔南人民和数十万难民遭受空前劫难,史称“黔南事变”。

“黔桂公路由南向北,是直达贵阳通往重庆的重要通道。当年,侵华日军企图沿着黔桂公路,跨过深河桥北上,进攻贵阳,威胁重庆。要阻止日军,只能炸掉深河桥,断他们的主路,给布防争取时间。”原独山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李天和说。

1944年12月1日,美军军官弗兰克·亚瑟·格里森率领一支小分队自广西来到深河桥,负责执行炸毁深河桥的任务。

深河桥

当天下午,伴随一声巨响,深河桥被炸毁,日军的北进通道被切断。此后,日军无法继续向贵阳和重庆推进,被迫南撤,并在后续战斗中节节败退,最终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独山深河桥成了侵黔日军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也是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

不可忘记的历史——在亲历者口中找寻答案

自2007年8月承担《独山县军事志》总纂工作以来,李天和便开始深入了解独山县的抗战历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黔南州开始了对‘黔南事变’的研究。从那时候起,深河桥的历史地位便慢慢凸显出来。”李天和说,为深入了解当年独山抗战的真实情况,他不仅四处查阅相关资料,搜寻能够互相佐证的史料,还进行实地考察,走访村寨,寻访亲历者,多角度了解这段历史。

原独山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李天和

2010年前后,李天和在深河寨寻访到了一位名叫文永炎的老人。老人向他回忆起了亲眼看见深河桥被炸毁的瞬间。

“当时,文永炎老人才14岁。听说日军快要到来,他就跟着家里人躲进了附近的一个山洞。突然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随后便看见河谷中有一大股烟雾升起。等烟雾散尽之后,他悄悄到山洞外看向谷底,发现深河桥已经被炸毁了。”李天和说,文永炎老人是他寻访的十余位黔南事变亲历者之一。这些亲历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向他讲述了当年发生在独山的抗战故事,让他逐渐探求到历史的原貌。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深河桥的抗战故事和说法,但有些是不实或有出入的。”李天和说,虽然退休十余年,他仍乐意接待每一个来访者,尽可能通过自身了解的情况和历史专业的要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独山又是日军侵略贵州的五个县之一。作为独山人,我有责任真实地宣传这段历史。希望后人都能从这段历史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珍爱和平,自强不息。”李天和说。

从未停下的脚步——麻抹社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昔日,黔南曾经硝烟四起、炮火轰鸣。如今,这片土地凭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八方来客。

2023年7月,独山县麻万镇麻抹社区获批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以此为契机,麻抹社区以深河桥抗战遗址文化园为核心,在辖区内打造抗战文化研学区及乡村文化体验区,形成“一桥、两区、多点”的红色路线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开始了“红色麻抹·抗战古桥”的建设之路。

麻抹社区党总支书记岑义学(右一)介绍麻抹社区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麻抹社区党总支书记岑义学告诉记者,对于红色美丽村庄怎么建设的问题,一开始,他也拿不准主意。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要听听群众的建议。

于是,麻抹社区组织群众多次召开群众会,共收集到20余条建议。经过社区党总支与群众的沟通探讨,最终确定了5类15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重点项目。其中,民生类、产业类项目占大半。

“我们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主要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使村容寨貌得到提升,同时,项目建设也带动了不少群众的就业,建成后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学习抗战文化,更好地传承抗战精神。”岑义学说,过去,许多游客到独山参观深河桥后便匆匆离开了。“留不住人”和“带不动消费”成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一大挑战。

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点燃人们对红色记忆的追寻热情,目前,麻抹社区已建成深河桥抗战遗址陈列馆、抗战精神传承主题村寨、深河组坡顶战壕、独山烈士陵园等多个红色景点,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随着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有序推进,麻抹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稳步提升。2023年,社区收入为39.99万元。2024年就超了50万。今年我们预计将突破60万元。”岑义学表示,接下来,麻抹社区还将进一步打造露营基地、红色民宿等休闲娱乐项目,并建立麻抹社区电商中心,通过直播销售本地农特产品,推进红色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记者:陈荣

记者

熊茜雯 胡宏涛 蒯华扬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林萌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