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百年的历程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也是贯穿党史编写工作的一条红线。学以致知,知以致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历史、借鉴历史、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智慧,进而学会和运用好以史资政、修身励志的本领,不断的从中去发现真理、明确方向、坚定道路、汲取力量,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来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史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党的建设。修史问道,以启未来。我们现在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现在拥有这样一个好的大环境,是新时代党史工作和所有党史工作者的春天。
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来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看待历史,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来以联系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而把握党史工作中的敏感问题和抓好党史资料征编和研究。要时刻秉持历史发展到哪里,我们的记录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要即行即录,呈现党的发展轨迹,来对沉淀的历史进行研究、编写,要边行边记、边走边录,及时记载当前正在实践、正在发生的大事要事,为今后深入、系统研究提供源头活水,进而紧密的与历史联系起来,多一些干货,少一些虚无,做到编辑的党史资料我们今天能用,后来的党史工作者能更轻松的使用。
这样才能把党建工作和党史工作有力的融合起来,做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党史工作的同步化,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才能真正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史资料的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展好党史研究工作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而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新时代党员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史研究中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大势。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而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新时代党史工作者必须把红色作为我们心中珍存的底色,要深刻认识党史红色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要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历史真相站在一起,不被现实谎言和假象所迷惑与干扰,与历史进步潮流站在一起,不被现实逆流和“回头浪”所裹挟与淹没,与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一起,不被现实反常和“回光返照”所蒙蔽与带偏。时刻通过牢记历史,借鉴历史,学习历史来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来做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这样才能最终真正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得以提升。进而学会和运用好以史资政、修身励志的本领,不断从中去发现真理、明确方向、坚定道路、汲取力量,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肩负起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牢固树立革命传统教育从小从早抓起的思想理念,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准确把握全球视域下新时代党史研究的资政智库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而党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时刻把握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潮流的脉搏,时刻秉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胸怀,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的关怀。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进而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博大胸怀,来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分借鉴和运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有益经验,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最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做到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进而推动全球视域下的新时代党史研究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从而来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精神。
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新时代党史工作的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上,进而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使用党史、传播党史,推动党史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部队、进景区、进家庭、进店铺,形成全社会都来“读史”、“传史”、“用史”的良好文化氛围,最终用历史的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