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李桂莲:不老的“女财神”

动静原创
1663977300
积分商场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贵州人,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作为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从他们的故事里,你能读懂“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贵州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获得者……,这些都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原名誉院长李桂莲获得的荣誉。不过,要问她的哪个称呼流传最为广泛,那就是——“红水河畔的女财神”。

红水河,中国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而得名。红水河畔的罗甸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热同季,日照长,积温多,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是理想的蔬菜种植试验地。

1979年夏天,怀揣着“早熟蔬菜”梦想的李桂莲,来到罗甸,旅行袋里,装着她选育三代的番茄品种“希望一号”。

经过李桂莲的多次试验,在罗甸培育的番茄可以提前一个多月上市。李桂莲思考着,既然番茄可以提早上市,那么其他的茄果类蔬菜,不都能提早上市吗?如果在罗甸推广早菜生产,将大大造福于当地农民。

李桂莲就动员当地农户进行试验种黄瓜,而这种新式种法的黄瓜要比老式种植的黄瓜早熟20多天,产量提高30%,整个罗甸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早熟蔬菜。

早熟蔬菜的推广,让罗甸的大批农民脱贫致富。2000年后,罗甸县每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近20万人通过蔬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在罗甸推广早熟露地蔬菜成功后,李桂莲又提出了冬果菜反季节栽培的思路。她主持的“冬果菜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在罗甸、关岭、镇宁等地累计实施3万余亩,创建中国南亚热带区域第一个露地冬春果菜基地,为3县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总结出的“早果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技术”和“改良地膜栽培技术”等体系,使贵州早果菜栽培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研究,李桂莲创新提出的冬春、春夏、夏秋、秋冬4类反季节蔬菜研究成果,及创新研究总结的104套适宜贵州不同生态区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321”模式,即每亩蔬菜年产值分别达3万元、2万元、1万元),被列入省政府“发展贵州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核心技术在全省推广。由她领衔,并作技术负责人,实施的“蔬菜产业科技扶贫‘321’示范推广”项目,在全省16个县(市、区)推广,三年累计核心示范面积4.68万亩,辐射推广84.96万亩,产值98.4亿,每亩平均增收2100元,共增收15.84亿元,带动贫困户约1.23万户、5.36万人脱贫增收。

“搞农业科学研究必须在田里写论文。”这是李桂莲常说的一句话。年近八旬的李桂莲,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田地里度过。李桂莲的手机里,存着全省众多农技人员和普通农户的电话,只要他们遇到问题,李桂莲都会在电话里为他们讲解。每到播种和丰收时节,李桂莲最惦记的就是地里的蔬菜。威宁、罗甸、榕江、望谟、惠水……一顶草帽,一个水壶,李桂莲的脚印留在了一块块田间。

记者

张僡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